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0詞典 3分類詞匯 27
《國語辭典》:自然科學(自然科學)  拼音:zì rán kē xué
研究自然物質(zhì)及自然現(xiàn)象的科學。如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生理學、數(shù)學等。
《漢語大詞典》:自然科學革命
由自然科學的一個或幾個基本學科的理論變革所導(dǎo)致的整個自然科學系統(tǒng)的根本變革。有時也泛指某一學科的理論變革,如20世紀的天文學革命、分子生物學革命等。它的主要標志是思維方式的變革。一般是觀察事實積累到一定程度,特別是某一意義重大的新事實的發(fā)現(xiàn),促使新的理論揚棄原有的理論而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理論。
《漢語大詞典》:自然科學觀
對自然科學的性質(zhì)、理論結(jié)構(gòu)、方法、基本概念、成長條件、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歷史作用以及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關(guān)系等的哲學思考。辯證唯物主義自然科學觀認為,自然科學源于社會實踐并隨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科學的概念、定律、原理是客觀規(guī)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科學的發(fā)展受社會制度、階級及其思想體系的影響,但具有相對獨立性;自然科學可以轉(zhuǎn)變?yōu)橹苯拥纳a(chǎn)力,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革命力量;自然科學是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chǔ),辯證唯物主義是指導(dǎo)自然科學發(fā)展的唯一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國語辭典》:科學(科學)  拼音:kē xué
1.以一定對象為研究范圍,依據(jù)實驗與邏輯推理,求得統(tǒng)一、確實的客觀規(guī)律和真理。有廣義與狹義之別。廣義泛指一切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知識而言,可分自然科學、應(yīng)用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四大類。狹義則專指自然科學而言。
2.合乎科學精神和方法的。如:「警察辦案的方式越來越科學?!?/div>
《漢語大詞典》:形而下學(形而下學)
舊指自然科學。參見“ 形而上學 ”。
分類:自然科學
《國語辭典》:形而上學(形而上學)  拼音:xíng ér shàng xué
哲學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意譯。研究實有的學科,即論所有事物的共同點及此共同點所擁有的特性。因研討的對象為超物質(zhì)、超感覺或超現(xiàn)象之物,故譯為「形而上學」,于西元前四世紀由亞里斯多德首創(chuàng)。也稱為「本體論」、「第一哲學」、「實體論」。
《國語辭典》:大學(大學)  拼音:dà xué
1.高等教育機構(gòu)。依學科領(lǐng)域分為不同學院,每學院又分若干系所或?qū)W程。
2.學成而治國。《禮記。大學》:「大學。」唐。陸德明。釋文:「鄭云:『大學者,以其記博學而可以為政也。』」
3.《禮記》篇名。相傳為曾子所撰,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至宋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國語辭典》:格物  拼音:gé wù
1.窮究事物的道理。《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顾?。蘇軾謝兼侍讀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憲邦。」
2.糾正人的行為?!度龂尽>矶?。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和洽》:「儉素過中,自以處身則可,以此節(jié)格物,所失或多?!固?。劉禹錫〈天平軍節(jié)度使廳壁記〉:「示菲約以裕人,信賞罰以格物?!?/div>
《國語辭典》:西學(西學)  拼音:xī xué
1.周代的小學。因設(shè)于西郊,故稱為「西學」?!抖Y記。祭義》:「祀先賢于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jié)h。鄭玄。注:「西學,周小學也,先賢有道德,王所使教國子者?!固?。孔穎達。正義:「周之小學在西郊。」
2.近世由歐美各國傳來的學術(shù)。清。林紓〈蒼霞精舍后軒記〉:「孫幼谷太守,力香雨孝廉,即余舊居為蒼霞精舍,聚生徒課西學?!?/div>
《漢語大詞典》:藝學(藝學)
(1).指經(jīng)學;文章典籍之學。 南朝 梁簡文帝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詩:“藝學未優(yōu),聲績不樹?!?唐 韓愈 《唐故相權(quán)公墓碑》:“ 平?jīng)?曾孫諱 倕 ,贈尚書禮部郎中,以藝學與 蘇源明 相善?!?宋 曾鞏 《應(yīng)舉啟》:“伏念 鞏 材質(zhì)淺陋,藝學荒蕪?!?br />(2).指技藝之學。如應(yīng)用科學、自然科學等。 清 馬建忠 《富民說》:“凡此皆我 中國 蠶書蠶説諸家所未之前聞,而彼皆創(chuàng)立藝學以教導(dǎo)民?!?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考試下》:“一為藝學科。凡天文、地理、測算、製造之類皆屬焉?!?/div>
《國語辭典》:格致  拼音:gé zhì
1.風格氣韻。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昌花寫生逼真,而筆法軟俗,殊無古人格致,然時亦未有其比。」
2.窮究事物的道理來推求新的知識。參見「格物致知」條。
3.中國舊時稱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為「格致之學」。
《國語辭典》:學科(學科)  拼音:xué kē
1.依學問內(nèi)容、性質(zhì)所劃分的科別。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
2.知識理論的科目,相對于術(shù)科而言。
《國語辭典》:公式  拼音:gōng shì
1.數(shù)學問題中所設(shè)諸數(shù),用文字表示其解得的具體結(jié)果,可適合于相類問題的算式,稱為「公式」。
2.科學上可以通用的定則。
3.可以應(yīng)用于同類事物的方式、方法。
《國語辭典》:新文化  拼音:xīn wén huà
基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發(fā)達,而興起的新思想與學術(shù)。
《國語辭典》:博物館(博物館)  拼音:bó wù guǎn
一種陳列各式各樣物品,并永久保存及研究的場所。參見「博物院」條。
《漢語大詞典》:洋學(洋學)
清 末稱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政治學說為“洋學”。又稱為“西學”。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擬陳督臣忠勛事實疏》:“故於 滬 局之造輪船,方言館之繙譯洋學,未嘗不反覆致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