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致仕  拼音:zhì shì
辭官退休。《漢書。卷一二。平帝紀(jì)》:「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參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埂度龂萘x》第二七回:「桓帝時曾為議郎,致仕歸鄉(xiāng)?!挂沧鳌钢率隆?。
《漢語大詞典》:致仕官
因年老或衰病而辭去職務(wù)的官員。通典·職官十五:“諸執(zhí)事官七十聽致仕……其五品以上籍年雖少、形容衰老者,亦聽致仕。 開元 十五年十月,致仕官三品以上,并聽朝朔望?!?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卷八:“ 滎陽 呂公 嘗言: 京洛 致仕官與人相接,皆以閑居野服為禮?!?明 祝允明 《野記·洪武己未冬詔》:“致仕官居鄉(xiāng)……筵宴則設(shè)別席,不得坐無官者之下。如致仕官胥會則敘爵,爵同則敘齒?!?/div>
《漢語大詞典》:致仕官
因年老或衰病而辭去職務(wù)的官員。通典·職官十五:“諸執(zhí)事官七十聽致仕……其五品以上籍年雖少、形容衰老者,亦聽致仕。 開元 十五年十月,致仕官三品以上,并聽朝朔望?!?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卷八:“ 滎陽 呂公 嘗言: 京洛 致仕官與人相接,皆以閑居野服為禮?!?明 祝允明 《野記·洪武己未冬詔》:“致仕官居鄉(xiāng)……筵宴則設(shè)別席,不得坐無官者之下。如致仕官胥會則敘爵,爵同則敘齒。”
《國語辭典》:懸車致仕(懸車致仕)  拼音:xuán jū zhì shì
比喻指告老引退,辭官歸里。漢。班固《白虎通道德論。卷四。致仕》:「臣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zhí)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挂沧鳌笐臆嚫胬稀?。
《漢語大詞典》:還山(還山)
(1).致仕;退隱。 南朝 梁 沈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末自 夏汭 ,固乞還山。權(quán)憇 汝南縣 境,固非息心之地?!?宋 劉克莊 《水調(diào)歌頭·喜歸》詞:“再拜謝不敏,早晚乞還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還山》詩之一:“幸遂還山愿,蕭然去國輕。”
(2).方言。山區(qū)人稱死后葬于山上。 周立波 《山鄉(xiāng)巨變》上六:“有人勸這老倌不立繼,開導(dǎo)他說:‘你有六七畝好田,飽子飽藥,百年之后,還怕沒得人送你還山?’”
《漢語大詞典》:懸車(懸車)
(1).形容險阻。 唐 杜甫 《提封》詩:“借問懸車守,何如儉德臨。” 仇兆鰲 注:“即所謂在德不在險?!眳⒁姟?懸車束馬 ”。
(2).古代記時的名稱。指黃昏前一段時間。《淮南子·天文訓(xùn)》作“縣車”。 三國 魏 繆襲《挽歌詩》:“白日入 虞淵 ,懸車息駟馬?!?明 何景明 《古冢賦》:“哀懸車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云。 漢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zhí)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老去避賢者……懸車,示不用也?!?span id="v4934er" class="book">《舊唐書·李百藥傳》:“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
(4).借指七十歲。周書·韋孝寬傳:“ 孝寬 每以年迫懸車,屢請致仕?!?br />(5).指隱居不仕。后漢書·陳寔傳:“時三公每缺,議者歸之,累見徵命,遂不起,閉門懸車,棲遲養(yǎng)老?!?清 施閏章 《送孫豹人舍人歸揚(yáng)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貴,不隕穫於貧賤,雖有蒲輪之徵,不改懸車之素,可謂皭然無忝處士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懸車束馬(懸車束馬)
形容險阻。國語·齊語:“懸車束馬,踰 太行 與 辟耳 之谿 拘夏 ?!?韋昭 注:“ 太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險谿谷,故懸鉤其車,偪束其馬以渡?!?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公卷甲北塞,懸車束馬,遂得策預(yù) 葭萌 ,勛參 綿竹 ?!?明 唐順之 《〈前后入蜀稿〉序》:“宦游覊旅之士,其力足以窮懸車束馬之徑,凌跕鳶掛猱之阻?!币嘧鳌?懸兵束馬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涪水:“ 鄧艾 自 陰平 、 景谷 步道,懸兵束馬,入 蜀 逕 江油 、 廣漢 者也。”
分類:險阻
《國語辭典》:致政  拼音:zhì zhèng
解除政務(wù)職責(zé),辭官退休?!抖Y記。王制》:「七十致政,唯衰麻為喪?!固?。李朝威《柳毅傳》:「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矣。」
《國語辭典》:致仕  拼音:zhì shì
辭官退休。《漢書。卷一二。平帝紀(jì)》:「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參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埂度龂萘x》第二七回:「桓帝時曾為議郎,致仕歸鄉(xiāng)。」也作「致事」。
《國語辭典》:還政(還政)  拼音:huán zhèng
1.回到朝廷或政府中,重新執(zhí)政?!度龂萘x》第四回:「茲廢皇帝為弘農(nóng)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yīng)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br />2.交還政權(quán)。如:「還政于民」?!端问?。卷一○。仁宗本紀(jì)二》:「是月,契丹主宗真之母還政于子,出居慶陵。」
《漢語大詞典》:致事
(1).上報施政情況。《周禮·天官·大宰》:“歲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會,聽其致事,而詔王廢置。”周禮·天官·小宰:“歲終,則令羣吏致事?!?br />(2).猶致仕。辭官。《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事。” 鄭玄 注:“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span id="rvrdvi0" class="book">《北齊書·杜弼傳》:“歲餘,以年老致事?!眳⒁姟?致仕 ”。
《國語辭典》:致仕  拼音:zhì shì
辭官退休?!稘h書。卷一二。平帝紀(jì)》:「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參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埂度龂萘x》第二七回:「桓帝時曾為議郎,致仕歸鄉(xiāng)。」也作「致事」。
《漢語大詞典》:歸事(歸事)
歸政;致仕。晉書·后妃傳下·康獻(xiàn)褚皇后:“今歸事反政,一依舊典?!?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致仕:“歸事,猶言謝事請老也?!?/div>
分類:致仕
《國語辭典》:先生  拼音:xiān shēng
1.對一般男子的尊稱。如:「陳先生」、「李先生」。
2.稱謂。妻子對他人稱自己的丈夫。如:「他跟我先生是多年的好友。」
3.對老師的尊稱。《管子。弟子職》:「先生施教,弟子是則?!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三:「延一個老成名師,擇日叫他拜了先生?!?br />4.對年長有道德、有學(xué)問、或有專業(yè)技能者的尊稱?!稇?zhàn)國策。宋衛(wèi)策》:「乃見梧下先生,許之以百金?!埂度龂萘x》第三四回:「深感先生見愛。但凡人死生有命,豈馬所能妨哉!」
5.對士人的稱呼。《儀禮。士相見禮》:「若先生異爵者,請見之則辭,辭不得命,則曰某無以見?!?br />6.對道士的稱呼。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一折:「一個先生來化齋,求利市?!埂毒劳ㄑ?。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方出寺來,見一個先生,穿著道袍,頭戴逍遙巾,腰系黃絲絳,腳著熟麻鞋,坐在寺前賣藥,散施符水。」
7.妓女?!逗I匣袀鳌返谒幕兀骸竿趵蠣敚∧臀饋碜心?,倪先生氣得來,害倪一埭一埭來請耐?!埂段拿餍∈贰返谝痪呕兀骸干虾<伺际欠Q先生的?!?/div>
《國語辭典》:五更  拼音:wǔ gēng
1.稱長老為「五更」。古天子養(yǎng)老有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禮事之。見《禮記。文王世子》。《續(xù)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養(yǎng)三老、五更之儀,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講師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為老,次一人為更也?!?br />2.舊時以漏刻計(jì)時,從傍晚到次日清晨,分為五個時段,稱為「五更」。相當(dāng)于自午后七時起算,每一時段,為兩小時,至清晨五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xùn)?』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jié)……更、歷也,經(jīng)也,故曰五更爾。』」也作「五夜」。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將亮?xí)r?!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复稳瘴甯?,王冕起來收拾行李,吃了早飯,恰好秦老也到。」《紅樓夢》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
《漢語大詞典》:三老五更
古代設(shè)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禮養(yǎng)之。禮記·文王世子:“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shè)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鄭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養(yǎng)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span id="d1d00gn" class="book">《禮記·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xué)。” 鄭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孔穎達(dá) 疏:“三德謂正直、剛、柔。五事謂貌、言、視、聽、思也?!?span id="4gse05g" class="book">《漢書·禮樂志》:“養(yǎng)三老五更於辟廱?!?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明帝紀(jì)》:“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yǎng)終厥身?!?李賢 注引漢官儀:“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span id="59xpmoq"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其以 祥 ( 王祥 )為三老, 小同 ( 鄭小同 )為五更?!?span id="omjfdkx" class="book">《北史·魏紀(jì)三》:“以 尉元 為三老, 游明根 為五更。又養(yǎng)國老、庶老、將行大射之禮?!?/div>
《漢語大詞典》:龍眠(龍眠)
(1). 宋 代著名畫家 李公麟 的別號。 公麟 致仕后,歸老于 龍眠山 ,自號 龍眠居士 。 宋 蘇軾 《書林次中所得李伯時歸去來陽關(guān)二圖后》詩之一:“ 龍眠 獨(dú)識慇懃處,畫山陽關(guān)意外聲!” 元 馬臻 《題〈唐十八學(xué)士圖〉》詩:“后有 龍眠 傳此本,禮樂衣冠激流俗?!?明 徐渭 《觀音大士贊》:“真者有兩,畫者亦然,一似 道子 ,一似 龍眠 ,合兩為一,妙哉 俞子 之管?!?br />(2).指歸隱林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張文和公風(fēng)鳶詩:“ 文端 則賜金歸老,頤志龍眠,安慮野飆排撼乎?”
(3).山名。在 安徽 桐城 西北,與 舒城 、 六安 接界。借指 舒州 。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二:“ 元祐 中 舒州 有 李亮工 者,以文鳴薦紳間,與 蘇 黃 游,兩集中有與其唱和。而 李伯時 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好古博雅,多收 三代 以來鼎彝之類為考古圖。又有 李元中 ,字畫之工,追蹤 鐘 王 。時號 龍眠 三 李 。” 清 蔣士銓 《第二碑·賡韻》:“﹝小生﹞姓 阮 名 劍彩 字 斗墟 , 楚 中 漢陽 人也。 龍眠 右族, 江 表名家?!?/div>
《國語辭典》:少師(少師)  拼音:shào shī
1.職官名。三孤中地位最尊的人。參見「少?!箺l。
2.古代樂官的副佐?!墩撜Z。微子》:「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br />3.古時年長退休的士?!秲x禮。鄉(xiāng)飲酒禮》漢。鄭玄。注:「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鄉(xiāng)里,名曰『父師』,士曰『少師』?!?br />4.復(fù)姓。如殷商時有少師陽。
《國語辭典》:少?! ?span id="uapw2iq" class='label'>拼音:shào bǎo
職官名。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少師最尊,少傅次之,少保為末,職位次于三公。至明、清兩代列為從一品,但僅為榮銜,無職位、員額。
《國語辭典》:耆老  拼音:qí lǎo
老人,多指德高望重者。《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yī)藥,饑寒者賜衣糧?!固?。李公佐《南柯太守傳》:「郡有官吏、僧道、耆老?!?/div>
《國語辭典》:三老  拼音:sān lǎo
1.上壽、中壽、下壽?!蹲髠鳌U压辍罚骸腹坌囿?,而三老凍餒?!箷x。杜預(yù)。注:「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br />2.年高德劭的長老?!吨軙>硭奈?。儒林傳。序》:「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詔尊太傅燕公為三老?!?br />3.職官名。漢時掌一鄉(xiāng)之教化?!抖Y記。禮運(yùn)》:「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xué)?!埂稘h書。卷一。高帝紀(jì)上》:「舉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xiāng)一人。」
4.四川江峽中稱水夫掌柁的為「三老」。唐。杜甫 撥悶詩:「長年三老遙憐汝,棙柁開頭捷有神?!?/div>
《漢語大詞典》:三老五更
古代設(shè)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禮養(yǎng)之。禮記·文王世子:“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shè)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鄭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養(yǎng)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禮記·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xué)。” 鄭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孔穎達(dá) 疏:“三德謂正直、剛、柔。五事謂貌、言、視、聽、思也?!?span id="ftuhdvx" class="book">《漢書·禮樂志》:“養(yǎng)三老五更於辟廱?!?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明帝紀(jì)》:“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yǎng)終厥身?!?李賢 注引漢官儀:“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其以 祥 ( 王祥 )為三老, 小同 ( 鄭小同 )為五更?!?span id="jstroac" class="book">《北史·魏紀(jì)三》:“以 尉元 為三老, 游明根 為五更。又養(yǎng)國老、庶老、將行大射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