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歐普藝術(歐普藝術)  拼音:ōu pǔ yì shù
一種歐美于二十世紀六○年代興起的美術運動。以幾何形體及強烈對比的色彩,達到透視錯覺作用,使畫面呈現顫動的幻覺。代表作家有萊莉、巴薩列里等。
《國語辭典》:女性藝術(女性藝術)  拼音:nǚ xìng yì shù
由女性創(chuàng)作者依女性意識創(chuàng)作的藝術。包括女性電影、音樂、繪畫、舞蹈、文學等各類藝術創(chuàng)作。并非指以女性為創(chuàng)作主題的藝術。
《國語辭典》:時間藝術(時間藝術)  拼音:shí jiān yì shù
基于時間感覺而成立的藝術,特徵為情節(jié)、動作的持續(xù)性。相對于空間藝術而言。如音樂、詩文等。
《國語辭典》:視覺藝術(視覺藝術)  拼音:shì jué yì shù
1.稱有美感形象藉視覺以欣賞的藝術。如雕刻、繪畫等。也作「造形藝術」。
2.現代藝術潮流之一。利用照片、印刷、電影或人工的電光和音響,創(chuàng)造出特殊效果,讓欣賞者目眩神搖的動態(tài)藝術、超現實主義及普普藝術超寫實主義等,均屬于視覺藝術。
《國語辭典》:太空藝術(太空藝術)  拼音:tài kōng yì shù
一種以描繪或想像太空景物為創(chuàng)作主題的藝術。如火星世界的想像圖,黑洞的示意圖等。
《國語辭典》:數位藝術(數位藝術)  拼音:shù wèi yì shù
從構思到成果儲存、表現,主要都利用電腦科技來協助的藝術創(chuàng)作。可展現數位檔案的特質。
《國語辭典》:焊接藝術(焊接藝術)  拼音:hàn jiē yì shù
一種現代新興造形的制作技術。多采鋼、鐵、銅等材料來創(chuàng)作。與傳統雕塑創(chuàng)作方式大異其趣。
《國語辭典》:空間藝術(空間藝術)  拼音:kōng jiān yì shù
透過視覺觀看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設計、建筑等。也稱為「造形藝術」。
《國語辭典》:女性藝術史(女性藝術史)  拼音:nǚ xìng yì shù shǐ
以敘述女性藝術創(chuàng)作沿革為主題的專題史。
《國語辭典》:行為藝術者(行為藝術者)  拼音:xíng wéi yì shù zhě
從事行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
《國語辭典》:光效應藝術(光效應藝術)  拼音:guāng xiào yìng yì shù
一種抽象派藝術。流行于二十世紀,用幾何形象制造出各種光色效果以引起幻覺。
《國語辭典》:多原作藝術(多原作藝術)  拼音:duō yuán zuò yì shù
同樣的畫,不只一幅,可以連續(xù)印出很多幅,故稱為「多原作藝術」。也稱為「復數的藝術」。
《國語辭典》:非形象藝術(非形象藝術)  拼音:fēi xíng xiàng yì shù
使用非定形的抽象造形,來組織畫面的藝術運動,對具象藝術而言。也稱為「非定形派」、「非具象派」。
《國語辭典》: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拼音:bō shì dùn yì shù bó wù guǎn
西元一八七○年成立于美國麻州首府波士頓的博物館。館內分設埃及、希臘、羅馬、東方等數部門,并典藏許多中國著名文物,如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宋徽宗摹張萱搗圖等。
《國語辭典》: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拼音:páng bì dù guó jiā yì shù wén huà zhōng xīn
位于巴黎的法國藝術文化中心。是法國總統龐畢度所構想。西元一九七七年落成,建筑物四周圍以透明玻璃。該中心包括現代美術館、圖書館、工業(yè)創(chuàng)作中心與音樂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