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圣母帖(聖母帖)
唐 懷素 草書法帖名。 明 曹昭 格古要論·圣母帖:“ 懷素 草書,頗難識, 貞元 九年歲在癸丑五月刻石。 宋 元祐 三年戊辰??躺鲜?陜西 西安 府學(xué)。” 明 王世貞 《懷素圣母帖》:“ 素 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書獨勻穩(wěn)清熟,妙不可言。”
《國語辭典》:非草書(非草書)  拼音:fēi cǎo shū
書名。東漢趙壹撰,專抨擊草書。其時草書漸行,趙壹希望仍能重返倉頡、史籀等字體,但卻是勢所不許。故其文雖傳,其說終不能行。
《國語辭典》:平復(fù)帖(平復(fù)帖)  拼音:píng fù tiè
晉陸機向他朋友問候疾病所寫的書札。字形樸質(zhì),在章草、今草之間。宋《宣和書譜》十四著錄,為現(xiàn)今最早的名人墨跡,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漢語大詞典》:趙草(趙草)
趙孟頫 的草書。 丁玲 《母親》三:“在家里常常寫字讀書,確是一手漂亮的 趙 草?!?/div>
《國語辭典》:羊真孔草  拼音:yáng zhēn kǒng cǎo
南朝宋羊欣擅長隸書,孔琳之善寫草書,二人皆名重一時,故并稱為「羊真孔草」。
《漢語大詞典》:一臺二妙(一臺二妙)
晉 衛(wèi)瓘 與 索靖 俱善草書, 瓘 為尚書令, 靖 為尚書郎,時人號為“一臺二妙”。見《晉書·衛(wèi)瓘傳》。后用以泛稱同官而俱負(fù)時名之二人。 唐韋應(yīng)物《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馬且招以詩戲贈》詩:“一臺稱二妙,歸路望行塵?!?元 范槨 《寄友人》:“如此一臺兼二妙,令人萬里破千愁?!?清 錢謙益 《送詹葉二御史赴南臺》詩之二:“帝遣 雄班 重 鎬京 ,一臺二妙遂先鳴?!?/div>
《國語辭典》:殊形怪狀(殊形怪狀)  拼音:shū xíng guài zhuàng
奇特怪異的形狀。唐。竇冀〈懷素上人草書歌〉:「殊形怪狀不易說,就中驚燥尤枯絕。」也作「殊形妙狀」、「殊形詭狀」、「殊形詭色」。
《國語辭典》:真草千字文  拼音:zhēn cǎo qiān zì wén
南朝陳僧智永,以楷書和草書寫成「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其楷書溫潤含秀勁,草書運筆精熟而飄逸,氣韻飛動。為學(xué)習(xí)楷書與草書的絕佳范本。
《國語辭典》:蕭行范篆(蕭行范篆)  拼音:xiāo xíng fàn zhuàn
南朝宋書法家蕭思話善行草書,范曄精于小篆,后世并稱為「蕭行范篆」。唐。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卷二。袁昂古今書評》:「羊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絕妙?!骨濉@顫O《意中緣。第五出。畫遇》:「若要古人的,有羊真孔草,蕭行范篆?!?/div>
《國語辭典》:帶草連真(帶草連真)  拼音:dài cǎo lián zhēn
草,草書;真,楷書。「帶草連真」指字體中兼有草、楷的筆勢。元。鐘嗣成〈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長江有盡愁無盡〉曲:「織錦回文,帶草連真,意誠實,心想念,話殷勤?!乖?。無名氏〈喜春來。兩行帶草連真字〉曲:「兩行帶草連真字,四句尤云殢雨詩?!?/div>
《國語辭典》:花押印  拼音:huā yā yìn
一種鐫刻花寫姓名的印章。始于宋代,一般沒有外框,簽押得使人不易摹仿,作為取信的憑記。元代流行的花押印多為長方形,上刻楷書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也稱為「元戳」、「元押」。
《國語辭典》:花押  拼音:huā yā
在文書、契約上所簽的名字或記號。《西游記》第二九回:「國王見了,取本國玉寶,用了花押,遞與三藏?!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三:「當(dāng)下各人畫個花押,兄弟二人,每人收了一紙,管待了李社長自別去了?!挂卜Q為「花書」、「花字」。
《漢語大詞典》:丁真永草
南朝 梁 丁覘 善隸書, 南朝 陳 智永 善草書,當(dāng)時人稱“ 丁 真 永 草”。太平廣記卷二○七引 唐 張懷瓘 書斷:“ 智永 章草及草書入妙…… 丁覘 亦善隸書,時人云: 丁 真 永 草?!?唐 張彥遠(yuǎn) 法書要錄書斷作“ 丁 真楷草”。后用為贊人書法之辭。
《國語辭典》:平假名  拼音:píng jiǎ míng
日文的草體字母,相傳是日僧空海仿照中國草書,并假借漢音而創(chuàng),故稱為「平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