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6
典故
1
詞典
1
分類詞匯
11
佛典
3
共16,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典故
菩提樹
詞典
菩提樹
分類詞匯
道樹
覺樹
畢缽羅
梵樹
思惟樹
鹿樹
菩提
寶葉
佛樹
菩提子
菩提迦耶
佛類詞典
菩提樹
菩提樹神
典故
菩提樹
相關人物
釋迦牟尼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八《摩揭陀國上》
金剛座上菩提樹者,即華缽羅之樹也。昔佛在世,高數(shù)百尺,屢經(jīng)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謂之菩提樹焉。莖干黃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光鮮無雙。
例句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李群玉
法性寺六祖戒壇
《國語辭典》:
菩提樹(菩提樹)
拼音:
pú tí shù
植物名:(1)桑科榕屬,大喬木。葉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長尾狀銳尖,邊緣波狀。隱頭果扁圓形。也稱為「覺樹」、「思惟樹」。(2)田麻科菩提樹屬,落葉喬木。葉為不等邊心臟形或廣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帶白色茸毛。七月葉腋生細長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開黃褐色花?;ê蠼Y(jié)圓形果實。核果可做念佛珠,植株供觀賞。
分類:
菩提樹
常綠
喬木
圓形
前端
細長
花托
《國語辭典》:
道樹(道樹)
拼音:
dào shù
佛教中因釋迦牟尼佛于菩提樹下成道,故佛家稱菩提樹為「道樹」。
分類:
菩提樹
行道
釋迦牟尼
樹下
成道
《漢語大詞典》:
覺樹(覺樹)
菩提樹。梵語“菩提”(Bodhi)的意譯為覺。 前蜀
貫休
《問岳禪師疾》
詩:“覺樹垂實,魔輩刺疾,病也不問,終不皴膝?!眳㈤?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72702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翻譯名義集·林木》“菩提樹”條。
分類:
菩提樹
梵語
意譯
《漢語大詞典》:
畢缽羅(畢鉢羅)
菩提樹的別稱。又名思惟樹。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
》
:“金剛座上菩提樹者,即畢鉢羅之樹也。昔佛在世,高數(shù)百尺,屢經(jīng)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一本作“卑鉢羅”。
分類:
菩提樹
《漢語大詞典》:
梵樹(梵樹)
指菩提樹。原產(chǎn) 印度 ,故稱。 唐
李群玉
《法性寺六祖戒壇》
詩:“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分類:
菩提樹
印度
《漢語大詞典》:
思惟樹(思惟樹)
菩提樹的別名。又稱貝多。相傳 釋迦牟尼 在菩提樹下沉思坐化成佛,故稱。 北魏
賈思協(xié)
《
齊民要術·槃多
》
:“
《嵩山記》
曰:‘ 嵩 寺中忽有思惟樹,即貝多也,有人坐貝多樹下思惟,因以名焉?!?唐
段成式
《
酉陽雜俎·木篇
》
:“菩提樹出 摩伽陁國 ,在 摩訶菩提寺 ,蓋 釋迦如來 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div>
分類:
菩提樹
釋迦牟尼
《漢語大詞典》:
鹿樹(鹿樹)
即菩提樹。也譯作阿沛多羅樹。 釋迦牟尼 在此樹下得道成佛。
《
法苑珠林
》
卷十三:“自鹿樹表光,金河匿曜。故像法眾生,歸向有徵?!?/div>
分類:
菩提樹
多羅
釋迦牟尼
《國語辭典》:
菩提
拼音:
pú tí
從污染迷惑中體悟四圣諦。梵語bodhi的音譯。南朝梁。
蕭衍
〈
游鐘山大愛敬寺
〉詩:「菩提圣種子,十力良福田?!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肝驈仄刑嵴婷罾恚瑪嗄w本合元神?!?/div>
分類:
菩提
樹名
佛教
佛教名詞
教名
菩提樹
梵文
音譯
意譯
《國語辭典》:
菩提樹(菩提樹)
拼音:
pú tí shù
植物名:(1)??崎艑?,大喬木。葉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長尾狀銳尖,邊緣波狀。隱頭果扁圓形。也稱為「覺樹」、「思惟樹」。(2)田麻科菩提樹屬,落葉喬木。葉為不等邊心臟形或廣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帶白色茸毛。七月葉腋生細長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開黃褐色花?;ê蠼Y(jié)圓形果實。核果可做念佛珠,植株供觀賞。
分類:
菩提樹
常綠
喬木
圓形
前端
細長
花托
《漢語大詞典》:
寶葉(寶葉)
佛家寶樹如菩提樹的葉子。
《華嚴經(jīng)·世主妙嚴品》
:“其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瑠璃為干,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疎,垂陰如云?!?唐
宋之問
《游稱心寺》
詩:“寶葉交香雨,金沙吐細泉?!?明
袁宗道
《死心和尚一朝棄諸生披剃書此贈》
詩:“寶葉最高處,歷歷題名姓?!?/div>
分類:
佛家
寶樹
菩提樹
《漢語大詞典》:
佛樹(佛樹)
相傳 釋迦牟尼 于菩提樹下得正覺,故菩提樹稱為佛樹。
《無量壽經(jīng)》
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樹下,加趺而坐……得微妙法,成最正覺?!?/div>
分類:
釋迦牟尼
菩提樹
下得
得正
正覺
《國語辭典》:
菩提子
拼音:
pú tí zǐ
1.禾本科「薏苡仁」之別名。參見「薏苡仁」條。
2.「無患子」的別名。參見「無患子」條。
3.田麻科「菩提樹」即「大葉椴」或「圓果杜英」之種核,用制念珠。也稱為「菩提子」。
分類:
菩提樹
無患子
念佛
《國語辭典》:
菩提迦耶
拼音:
pú tí jiā yē
地名。位于印度比哈爾邦伽耶縣,相傳釋迦牟尼在此菩提樹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于該處立大塔以資紀念?,F(xiàn)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紀改建者。十九世紀經(jīng)英國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后,重新成為佛教朝山的重點,今已有泰國、緬甸、斯里蘭卡、西藏、不丹、尼泊爾、中國、日本等地佛教徒蓋多所寺院于此。也稱為「菩提道場」、「佛陀伽耶」。
分類:
地名
印度
釋迦牟尼
菩提樹
悟道
菩提樹
【佛學大辭典】
(植物)Bodhidruma,又Bodhivr!ks!a,釋尊于此樹下成道,故名菩提樹,譯曰道樹,又云覺樹。然此樹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羅樹,法顯傳云貝多樹,觀佛三昧經(jīng)云阿輸陀樹As/vattha,西域記八云畢缽羅樹(Pippala)。見畢缽羅條。謂貝多羅為菩提樹者誤也。酉陽雜俎曰:「菩提樹出摩伽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伽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莖干黃白,枝葉青翠,經(jīng)冬不凋。至佛入滅日,變色凋落,過已還生。至此日,國王人民,大作佛事,收葉而歸,以為瑞也。樹高四百尺,已下有銀塔周回繞之。彼國人四時常焚香散花,繞樹作禮。唐貞觀中,頻遣使往,于寺設供,并施袈娑。至顯慶五年,于寺立碑,以紀圣德。此樹梵名有二:一曰賓撥梨力叉,二曰阿濕曷咃婆力叉。西域記謂之卑缽羅,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為稱,故號菩提婆力叉,漢翻為樹?!狗g名義集曰:「西域記云:即畢缽羅樹也。昔佛在世高數(shù)百尺,屢經(jīng)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謂之菩提樹?!箯V東新語曰:「訶林有菩提樹,蕭梁時智藥三藏自西竺持來。今大可百圍,作三四大柯,其根自上倒垂以千百計,大者合圍,小者拱把,歲久根包其干,惟見根而不見干。葉似柔桑,二月凋落,五月而生,僧采而漚之,惟馀細筋如絲,霏微蕩漾,比于紗谷,俗謂之菩提紗是也?!拱丛X林即今番禺之光孝寺,寺有西番訶黎勒樹,故名?;洊|筆記曰:「菩提樹子,可作念珠。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羅,細點如星。謂之星月菩提?!构庑⑺轮驹唬骸讣螒c二年六月二十五夜,颶風吹倒。陳中丞大文命工培護。越年枯萎。寺僧喬庵離相同詣南華接一小枝歸,植舊地。今扶疏猶昔。」雷州府志曰:「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案菩提樹為常綠亞喬木,多產(chǎn)于粵東,高二丈馀。葉卵形,端甚尖長,花隱于花托中。實圓質(zhì)堅不朽。今瓊山縣謂之金剛子。亦可作念珠。
【佛學常見辭匯】
原名畢缽羅樹,因釋尊在此樹下成道,故又名菩提樹。
菩提樹神
【佛學大辭典】
(神名)守護菩提樹之天女也。金光明經(jīng)中佛對此天女說流水長者子之昔緣。天女贊曰:「我常念佛。樂見世尊。常作誓愿。不離佛日。佛贊嘆曰:善哉善哉,樹神善女。汝于今日??煺f此言。一切眾生。若聞此法。皆入甘露無生法門?!?br />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菩提,華言道。謂由此神嘗守護如來成道處菩提之樹,因以立名。宿世因中,自云:我常念佛,樂見世尊,常作誓愿,不離佛日。是知大權示跡,微妙難思,覆蔭群生,現(xiàn)身利益,故諸經(jīng)贊護,功德不可量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