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03—368 【介紹】: 東晉太原晉陽人,字懷祖。王承子。少孤,事母至孝,不求聞達。襲父爵。年十三,未知名,人謂之癡。司徒王導(dǎo)以門第辟為中兵屬,成帝咸和九年,司馬岳為驃騎將軍,召補功曹,出為宛陵令,遷會稽內(nèi)史。蒞政清肅,終日無事。累典州郡,祿賜皆散諸親故。官至尚書令。卒謚簡。
全晉文·卷二十九
述字懷祖,渾弟湛之孫。襲父承爵藍田縣侯。司徒王導(dǎo)辟為中兵屬。歷康帝驃騎功曹,除宛陵令。庾冰請為征虜長史,補臨海太守。遷建威將軍、會稽內(nèi)史,代殷浩為揚州刺史,加征虜將軍,尋遷散騎常侍尚書令。卒、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謚曰穆,以避穆帝改謚曰簡,有集八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30—375 【介紹】: 東晉太原晉陽人,字文度。王述子。弱冠與郗超齊名。司馬昱辟為掾,遷參軍,出為桓溫長史,封藍田侯。官左衛(wèi)將軍,領(lǐng)本州大中正。簡文帝臨死,詔桓溫攝政,坦之毀詔另作。孝武帝即位,與謝安共輔幼主。遷中書令,授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信佛,與沙門竺法師友善。尚刑名學(xué),非時俗放蕩,認(rèn)為莊子之學(xué)害多利少,有《廢莊論》。
全晉文·卷二十九
坦之字文度,述子。簡文為撫軍,辟為掾,累遷參軍、從事中郎,加散騎常侍,出為大司馬桓溫長史,徵拜侍中,領(lǐng)本州大中正。孝武即位,遷中書令,領(lǐng)丹楊尹,尋授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鎮(zhèn)廣陵。卒,追贈尚書仆射、安北將軍,謚曰獻。有集七卷。
上庸公主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皇族。獻文帝孫女,咸陽王元禧女。初封藍田公主。父被誅,養(yǎng)于叔彭城王第。孝莊帝親之,略同諸姊。后嫁陸子彰。生卬等六子。公主有志操,訓(xùn)教諸子,皆以義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78—554 【介紹】: 北齊河?xùn)|汾陰人,字公讓。世為北魏大官。少輕財重氣。魏北海王元顥鎮(zhèn)徐州,引為墨曹參軍。北魏孝明帝正光末,義兵四起,遂還河?xùn)|,聚得七千余人,又招降同鄉(xiāng)陳雙熾所部,拜龍門鎮(zhèn)將。旋與宗人鳳賢等聚眾起兵,自號黃鉞大將軍。后降,封汾陰縣侯。高歡起兵,從至?xí)x陽,隨平爾朱兆,招降薛崇禮,破樊子鵠。東魏孝靜帝天平中除衛(wèi)將軍,帶汲郡太守,頓丘等五郡都督。沙苑之?dāng)?,高歡欲棄晉州,力諫止之。歡以為晉州刺史。北齊文宣帝天保初,以功封藍田縣公,拜太子太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3—568 【介紹】: 北周河南洛陽人,字思敬,小名巨彌。有識略,好《孫子》,解諸國語言。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廣陽王元深引為長流參軍。隨深鎮(zhèn)壓破六汗拔陵、鮮于脩禮等。孝莊帝時,又隨元天穆、爾朱天光鎮(zhèn)壓葛榮、萬俟丑奴。宇文泰赴平?jīng)?,獻謀移都關(guān)右,為魏孝武帝西遷,泰專政作準(zhǔn)備。西魏時,從泰征戰(zhàn),多有智謀。歷遷柱國大將軍、后軍大都督、雍州刺史。泰死,孝閔帝尚幼,宇文護雖受顧命,名位素下,不能服眾。謹(jǐn)久當(dāng)權(quán)勢,出為護言,群公始服。封燕國公,遷太傅。武帝保定三年,以為三老。
全后周文·卷五
謹(jǐn)字思敬,小名巨彌,河南洛陽人。魏仆射元纂辟為鎧曹參軍,正光中,廣陽王元深引為長流參軍,除積射將軍。孝昌中,進都督、宣威將軍、冗從仆射。孝莊帝即位,除鎮(zhèn)遠將軍,轉(zhuǎn)直寢,拜征虜將軍,封石城縣伯。普泰初除征北大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授大都督,太昌中入關(guān),賀拔岳表為衛(wèi)將軍、咸陽郡守,尋遷夏州防城大都督兼長史,征為關(guān)內(nèi)大都督。從孝武西遷,授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北雍州刺史,進封藍田縣公,大統(tǒng)初拜驃騎大將軍、開府,以沙苑功進封常山郡公,尋拜大丞相府長史兼大行臺尚書,除大都督、大將軍、恒州刺史,入為太子太師,拜尚書左仆射,領(lǐng)司農(nóng)卿,尋鎮(zhèn)潼關(guān),加華州刺史,拜司空,進柱國大將軍。恭帝即位,除雍州刺史,以平江陵功別封新野郡公,拜大司徒。孝閔受禪,進封燕國公,遷太傅、大宗伯,保定中為三老,天和二年授雍州牧,明年卒,贈雍州刺史,謚曰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0 【介紹】: 北魏末河?xùn)|汾陰人,字士達。薛聰子。博學(xué)有俊才,蕭寶夤引為參驃騎大將軍府事。后托故歸。元顥引兵入洛,率親近與河?xùn)|太守嬰城固守。助爾朱天光定關(guān)中,有功,賜爵汾陰侯。孝莊帝卒,參議立節(jié)閔帝,內(nèi)典機密,外參朝政,為帝信重。高歡起兵河朔,欲據(jù)關(guān)中以拒,未果。孝武帝太昌元年入朝被留,任中書侍郎,永熙三年出為常山太守。北魏分裂,被高歡所拘,歡重其才,赦之。
全后魏文·卷三十六
孝通字士達,真度族曾孫。正光中,蕭寶夤引為驃騎府參軍,后去職。永安中,除員外散騎侍郎,氽朱天光表為行臺郎中,賜爵汾陰侯。普泰初,拜銀青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封藍田縣子。遷中書郎,出為賀拔岳行臺右丞。太昌初入朝,除中書侍郎。永熙末,為常山太守。興和二年,卒于鄴。武平初,贈鄭州刺史。西魏贈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9 【介紹】: 北齊渤海蓨人,字士貞。初為高洋開府參軍,甚相親狎。高澄死,力勸高洋行禪代之事。及高洋代東魏稱帝,除侍中,封藍田公。遷尚書右仆射兼侍中。帝末年酗酒殘暴,德政屢進諫,帝不悅,德政懼,稱疾屏居佛寺,為楊愔所陷,為帝所殺。
《國語辭典》:藍關(guān)(藍關(guān))  拼音:lán guān
藍田關(guān)的簡稱。位于陜西省藍田縣東南。秦朝稱為「峣關(guān)」,北周稱為「青尼關(guān)」。可通河南、湖北二省,地理位置重要。
分類:藍田
《國語辭典》:藍田(藍田)  拼音:lán tián
1.縣名。位于陜西省長安縣東南,秦嶺之北。
2.山名。位于陜西省藍田縣東南,相傳此山出美玉。
3.河川名。位于湖南省安化縣東南,源于大步嶺,在湘潭縣城西南注入湘江。也稱為「湄江」。
《國語辭典》:韓干(韓干)  拼音:hán gàn
人名。唐藍田人,生卒年不詳。學(xué)畫十馀年,善寫人物,尤工于鞍馬,繪馬雄駿健壯之姿,當(dāng)時稱為獨步。初師曹霸,后乃自成一家,官至太府寺丞。
《漢語大詞典》:輞口(輞口)
(1).地名。 唐 詩人 王維 藍田 別業(yè)所在地。舊唐書·文苑傳下·王維:“﹝ 王維 ﹞得 宋之問 藍田 別墅,在 輞口 , 輞水 周於舍下。” 清 厲鶚 《春陰望西溪人家云山梅竹互為掩映》詩:“花原色不同, 輞口 境如在?!?br />(2).用以借指退隱之地。 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七折:“前日在科場中,見考官將我哥哥奈何,我嘆了一口氣,便不遞俺這文章,竟買舟歸家,做箇 輞口 漁人?!?/div>
《漢語大詞典》:荊藍(荊藍)
(1). 荊山 、 藍田山 的并稱。 荊山 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相傳 春秋 時 楚國 人 卞和 得玉璞于此山; 藍田山 在今 陜西省 藍田縣 境內(nèi),出產(chǎn)聞名古今中外的藍田玉。晉書·華譚傳:“明珠文貝,生於 江 鬱 ;夜光之璞,出乎 荊 藍 之下?!?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下 隴 蜀 之名材,致 荊 藍 之寶玉?!?br />(2).指美玉,用以比喻優(yōu)異人才。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xué)先圣廟堂碑》:“ 荊 藍 灼爍, 鄧 杞 扶疏。”
《漢語大詞典》:邯鄲虱
1.《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應(yīng)侯謂秦王曰:'王得宛葉、藍田、陽夏,斷河內(nèi),困梁鄭,所以未王者,趙未服也。?上黨在一而已,以臨東陽,則邯鄲口中虱也。'"舊注:"以守上黨之兵臨東陽,則邯鄲危如口中虱也。"后因以"邯鄲虱"比喻形勢危急。
分類:藍田陽夏
《漢語大詞典》:種玉藍田(種玉藍田)
謂為締結(jié)良緣創(chuàng)造條件。 藍田 古以出產(chǎn)美玉出名。種玉于 藍田 ,比喻長得其所。 明楊珽《龍膏記·錯媾》:“從今后天長地遠,還愿取,還愿取種玉 藍田 ?!眳⒁姟?種玉 ”。
《國語辭典》:種玉(種玉)  拼音:zhòng yù
楊伯雍遇仙人,貽贈石子,種于田中而獲璧,遂以為聘,而得徐氏為妻的故事。見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
《國語辭典》:李廣射虎(李廣射虎)  拼音:lǐ guǎng shè hǔ
西漢名將李廣,在藍田南山射獵,將草中石頭誤為老虎而射,竟一箭射入石中。后又多次射殺猛虎。典出《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后用以形容功夫深湛,勇猛過人。如:「看他表演的這手功夫,真有李廣射虎之勢?!?/div>
《國語辭典》:霸陵呵夜  拼音:bà líng hē yè
漢將李廣因征伐匈奴失敗,隱居于藍田南山中。夜出打獵,與人飲酒,歸至霸陵亭時,遭到酒醉后的霸陵尉呵斥。典出《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后形容失勢的人遭受欺凌。也作「霸陵夜獵」、「灞陵呵夜」、「夜出霸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