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詞典 1分類詞匯 5
《漢語大詞典》:襲刺(襲刺)
猶行刺。謂出其不意的刺殺。史記·燕召公世家:“ 太子丹 陰養(yǎng)壯士二十人,使 荊軻 獻(xiàn) 督亢 地圖於 秦 ,因襲刺 秦王 。”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國 內(nèi)空,而 公子光 乃令 專諸 襲刺 吳王 僚 而自立,是為 吳王 闔廬 。”
《國語辭典》:子房  拼音:zǐ fáng
1.西漢初年大臣張良的字。參見「張良」條。
2.雌蕊花柱下部膨大處。由變形的大孢子葉向內(nèi)包圍而形成,內(nèi)含胚珠,由一室而成的稱為「單子房」,如桃、牡丹等。分為二室以上的稱為「復(fù)子房」,如瞿麥等。
《漢語大詞典》:燔妻子
春秋 末年, 吳國 人 要離 為 吳王 闔閭 行刺 衛(wèi)國 公子 慶忌 ,事先請 吳王 斷其右手、殺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裝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 慶忌 ,終于行刺成功。事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后因以“燔妻子”為毀家紓難之典。 清 吳偉業(yè) 《遣悶》詩之三:“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親在何敢死!”
《漢語大詞典》:詭動(詭動)
詭詐地行動。謂陰謀行刺。新唐書·文藝傳中·呂向:“或 荊卿 詭動, 何羅 竊發(fā),逼嚴(yán)蹕,冒清塵,縱醢單于,污穹廬,何以塞責(zé)?”
《漢語大詞典》:狙刺
伏伺行刺。新唐書·北狄傳·渤海:“ 武藝 望其弟不已,募客入 東都 狙刺於道, 門藝 格之,得不死。”
分類:伏伺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