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恭維(恭維)  拼音:gōng wéi
恭敬思之。如:「恭維鞠養(yǎng)」。也作「恭惟」。
《國語辭典》:恭維(恭維)  拼音:gōng wei
奉承、諛頌?!段拿餍∈贰返诙兀骸府斚掠终f了些客氣話,柳知府也著實拿他恭維,方才起身告別。」也作「恭惟」。
《國語辭典》:措辭(措辭)  拼音:cuò cí
1.表達意見時,所斟酌選用的詞語。如:「這篇文章的措辭優(yōu)美,引人入勝。」?jié)h。王充《論衡。刺孟》:「見彼之問,則知其措辭所欲之矣?!挂沧鳌复朐~」。
2.斟酌選用詞語,以表達個人意見?!短綇V記。卷四八四。李娃傳》引《異聞集》:「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辭而去?!顾?。蘇軾〈答李昭玘〉:「觀足下新制及魯直、無咎、明略等諸人唱和,于拙者便可格筆,不復(fù)措辭?!埂独蠚堄斡洝返谝黄呋兀骸咐蠚埖溃骸耗阏f出來,我總可以設(shè)法?!蝗巳鸬溃骸撼悄愠姓J了要他,才好措辭。』」也作「措詞」。
《漢語大詞典》:酌斟
(1).亦作“ 酌酙 ”。酌酒。 明 程嘉燧 《孫履正履和北上臨別題贈長句》:“脫衣貰酒君酌斟,君胡不飲心沉吟?!?清 方文 《嚴子餐招同王宇安暨令嗣茂遠朱岷左吳岱觀夜集有懷亡友子岸》詩:“舉觴命親串,有酒當酌酙?!?br />(2).考慮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當和可行。《天地會詩歌選·根由歌》:“共結(jié)聯(lián)盟表真心,同謀大事密酌斟?!?/div>
《漢語大詞典》:行知
(1).實踐其所得到的認識。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博求萬物之理,以尊聞而行知?!?br />(2).公文術(shù)語。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籌議海防事宜疏》:“擬請旨敕下該衙門申明舊例,行知各省?!?br />(3).指通知事項的文書。《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回:“且説 黃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來,正在家里喫夜飯,忽然院上有人送來一角文書;拆開一看,正是保準過班的行知。”
《漢語大詞典》:牒報(牒報)
行文通報。 宋 李綱 《與呂安老提刑書》:“已遣使臣齎牓撫之,并牒報諸司,更煩審處?!?/div>
《漢語大詞典》:行氣(行氣)
(1).道教語。指呼吸吐納等養(yǎng)生方法的內(nèi)修功夫。史記·龜策列傳:“南方老人用龜支牀足,行二十餘歲,移牀,龜尚生不死,龜能行氣導(dǎo)引。”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dǎo)引可以難老矣?!?唐 王維 《贈焦道士》詩:“天老能行氣,吾師不養(yǎng)空?!?br />(2).中醫(yī)指輸送精氣。《素問·太陰陽明論》:“帝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 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luò)嗌,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
(3).指使氣血暢通。左傳·昭公九年:“味以行氣,氣以實志?!?杜預(yù) 注:“氣和則志充。”
(4).指行文氣勢。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勁健》:“行神如空,行氣如虹, 巫峽 千尋,走云連風(fēng)?!?/div>
《漢語大詞典》:關(guān)牒(關(guān)牒)
舊唐書·職官志二:“凡京師諸司,有符、移、關(guān)、牒下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标P(guān)與牒皆舊時公文書名,后以“關(guān)牒”指行文通知。 宋 蘇軾 《相度準備賑濟第一狀》:“右謹件如前。本司已具上項事件,關(guān)牒本路轉(zhuǎn)運、提刑司,照會相度施行去訖?!?/div>
《國語辭典》:公園(公園)  拼音:gōng yuán
經(jīng)過造園處理或保留其自然狀態(tài),以作為公眾戶外游憩及享受大自然的特定場所。
《漢語大詞典》:關(guān)送(關(guān)送)
謂行文送達。 宋 李綱 《與趙相公書》:“某昨具奏,乞元置安撫制置大使,司軍馬錢糧之半。蒙朝廷關(guān)送都督行府?!?span id="eskxuw5"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二年》:“望令講讀官,自今各以日得圣語關(guān)送修注官,仍請因今所御殿,名曰《祥曦記注》。”
分類:行文送達
《國語辭典》:變文(變文)  拼音:biàn wén
唐代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xué)。變文文體是由散文及韻文交替組成,以鋪敘佛經(jīng)義旨為主。內(nèi)容為演繹佛經(jīng)故事(如目蓮變文、維摩結(jié)經(jīng)講經(jīng)文)及歷史、民間故事(如伍子胥變文、王昭君變文)。是研究中國講唱文學(xué)的重要材料。
《國語辭典》:繳繞(繳繞)  拼音:jiǎo rào
迂回纏繞?!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于名而失人情。」唐。元稹韋氏館與周隱客杜歸和泛舟〉詩:「輕舟閒繳繞,不遠池上樓?!?/div>
《漢語大詞典》:行召
行文征召。隋書·百官志上:“其有特發(fā)詔授官者,即宣付詔誥局,作詔章草奏聞。勑可,黃紙寫出門下。門下答詔,即付外施行。又畫可,付選司行召?!?/div>
分類:行文征召
《國語辭典》:關(guān)會(關(guān)會)  拼音:guān huì
宋朝開始使用的關(guān)子、會子等紙幣。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八。恩霈軍民》:「如三司招軍補額之時,每刺一卒,官給關(guān)會一二封,衣裝七事件?!?/div>
《漢語大詞典》:關(guān)借(關(guān)借)
謂行文征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本府中要排天中節(jié),是合府富家大戶,金銀器皿絹段綾羅盡數(shù)關(guān)借一用,事畢一一付還,如有隱匿不肯者,即拏家屬問罪,財物入官。有一張牒文在此?!?/div>
分類:行文
《漢語大詞典》:關(guān)請(關(guān)請)
(1).謂官府發(fā)放或從官府領(lǐng)取。 宋 李綱 《乞罷宣撫使第二札子》:“關(guān)請器甲,措置錢糧,雇買車馬,種種軍需,率皆創(chuàng)建?!?span id="rkifszg" class="book">《水滸傳》第一一九回:“愿為民者,關(guān)請銀兩,各各還鄉(xiāng)為民當差?!?br />(2).行文呈請。《元典章·戶部八·酒課》:“以望刑法得中,不失恤刑之美意,關(guān)請會議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