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87
詞典
8
分類詞匯
78
其它
1
共78,分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1
2
3
4
5
6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今字
公便
昏晦
申文
行提
腐毫
五例
關(guān)提
關(guān)相
關(guān)付
渟瀠
海捕
檢送
諭飭
駢行
《漢語大詞典》:
今字
(1).區(qū)別于古字的文字。特指從 漢 隸一直到現(xiàn)在通行文字的統(tǒng)稱。
(2).區(qū)別于古字的文字。特指隸書。也稱“今文”。
《
史記·儒林列傳
》
:“ 孔氏 有古文
《
尚書
》
,而 安國 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苯裎模?span id="bn7dqix" class="book">《
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作“今文字”。
分類:
區(qū)別
文字
隸書
直到
今文
現(xiàn)在
通行
行文
《國語辭典》:
公便
拼音:
gōng biàn
便于公事,舊式上行公文每用「實為公便」為結(jié)束語。
分類:
公事
時上
上行
公文
行文
格式
《漢語大詞典》:
昏晦
(1).指光線昏暗。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窮通序》
:“
《
易
》
稱‘懸象著明,莫大乎於日月’,然時有昏晦;
《
詩
》
美‘滔滔 江 漢 ,南北之紀(jì)’,然時有壅滯。” 唐 薛用弱
《
集異記·韋宥
》
:“纔及中流,風(fēng)浪皆皆,蒸云走雷,咫尺昏晦?!?元
馬臻
《德清夜泊》
詩:“遠(yuǎn)色變昏晦,卸帆依淺沙?!?清 鄭還古
《蘇四郎傳》
:“風(fēng)雨驟來, 遵言 與僕等隱大樹下,於時昏晦,默亡所覩?!?br />(2).指行文混亂而晦澀。 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十一》
:“語意重迭昏晦甚矣。” 明
歸有光
《與吳三泉書》
之八:“病中遣辭昏晦,終不足以盡意,乞亮之?!?/div>
分類:
光線
行文
光線昏暗
昏暗
混亂
晦澀
《國語辭典》:
申文
拼音:
shēn wén
1.行文向長官報告?!度龂萘x》第二回:「督郵歸告定州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br />2.上呈長官的文書。《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劉爺做完申文,把皮氏一起俱已收監(jiān)?!?/div>
分類:
行文
呈文
呈報
《漢語大詞典》:
行提
行文提取人犯、案卷或有關(guān)之物。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看須知》
:“又有某案奉某衙門行提。”
分類:
行文
提取
取人
人犯
案卷
或有
《漢語大詞典》:
腐毫
漢 司馬相如 作賦“控引天地,錯綜古今,忽然如睡,煥然而興,幾百日而后成”。見
《
西京雜記
》
卷二。后遂以為行文遲巧、筆毫為枯之典實。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神思
》
:“ 相如 含筆而腐毫, 揚雄 輟翰而驚夢。”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
卷二:“坐有 相如 ,寧當(dāng)罰酒,不免腐毫?!?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詩集〉自序》
:“此則腐毫之 相如 ,卑於掃門之 魏勃 ; 陳王 之八斗,賤於 正平 之一剌。”
分類:
司馬相如
作賦
為行
行文
筆毫
典實
《漢語大詞典》:
五例
指
《
春秋
》
在行文上隱寓褒貶的五種體例。即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見 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
。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徵圣
》
:“五例微辭以婉晦,此隱義以藏用也?!?/div>
分類:
行文
上隱
隱寓
褒貶
體例
《國語辭典》:
關(guān)提(關(guān)提)
拼音:
guān tí
向其他機關(guān)提人提物的文書。《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現(xiàn)今無為州有關(guān)提在此,你說你不曾到過,你且拿去自己看?!?/div>
分類:
關(guān)提
行文
追捕
逮捕
逃犯
罪犯
公文
《漢語大詞典》:
關(guān)相(關(guān)相)
謂行文相告。 明
張居正
《王承奉傳》
:“故事,王子生,承奉司即具所生母姓名及產(chǎn)媼狀,關(guān)相長史,乃得奏附玉牒?!?/div>
分類:
行文
《漢語大詞典》:
關(guān)付(關(guān)付)
行文交付。
《魏書·盧同傳》
:“奏出之日,黃素朱印,關(guān)付吏部?!?/div>
分類:
行文
交付
《漢語大詞典》:
渟瀠(渟瀠)
水回旋不進貌。比喻行文平緩。 清
沈德潛
《
說詩晬語
》
卷上:“或雜以八九言、十餘言,皆伸以長句,而故欲振蕩其勢,迴旋其姿也。其間忽疾忽徐,忽翕忽張,忽渟瀠,忽轉(zhuǎn)掣,乍陰乍陽,屢遷光景?!?/div>
分類:
水回
回旋
行文
平緩
《國語辭典》:
海捕
拼音:
hǎi bǔ
古時對于逃亡或藏匿的人犯,以文書通行各地緝捕,稱為「海捕」?!端疂G傳》第二二回:「只可出一千貫賞錢,行移諸處海捕捉拿便了。」
分類:
行文
緝捕
逃犯
通緝
《國語辭典》:
檢送(檢送)
拼音:
jiǎn sòng
公文的附送語。公文行文時,如有附件,便于文末敘述附件的名稱和份數(shù),并檢齊附件一起送達。通常為對平行及下行機關(guān)使用。如:「檢送《戶籍法》一份。」
分類:
公文
文行
行文
附件
《漢語大詞典》:
諭飭(諭飭)
謂官府行文告誡。飭,通“ 敕 ”。 清
林則徐
《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
:“合行諭飭。諭到,該夷商等速即遵照將夷船鴉片盡數(shù)繳官?!?/div>
分類:
官府
行文
文告
告誡
《漢語大詞典》:
駢行(駢行)
用對偶行文。 郭沫若
《橄欖·行路難》
:“ 六朝 的文人為什么連散體的文章都要駢行,我據(jù)我這幾天的生活經(jīng)驗來判斷,我知道他們并不是故意矜持,故意矯揉的了。”
分類:
對偶
行文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