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轉役(轉役)  拼音:zhuǎn yì
由現(xiàn)役補充兵補充常備兵缺額時,轉為常備兵現(xiàn)役;或由甲種國民兵,補充補充兵缺額時,轉為補充兵現(xiàn)役,稱為「轉役」。
《國語辭典》:補元氣(補元氣)  拼音:bǔ yuán qì
補充精神。如:「給你泡杯人參茶補元氣。」
分類:補充精神
《國語辭典》:插圖(插圖)  拼音:chā tú
書籍或報刊雜志中插印的圖畫、照片。具有說明內容的作用。也稱為「插畫」。
《漢語大詞典》:垛充
亦作“垜充”。 謂以垛兵法補充士卒。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zhèn)補兵足食事宜疏》:“正軍于勾補之中寓垜充之法,大率務如原額而止。” 明 唐順之 《與嚴介谿相公書》:“至於垜充招募之軍,只緣當時處置欠當,將東人補西軍而西人卻補東軍?!?/div>
《漢語大詞典》:勾補(勾補)
征調或拘捕以作補充。《元典章·臺綱一·臺察咨稟等事》:“又據臺椽按察司書吏奏,差人等選擇通曉法理,有行止不作過犯之人勾補,毋得捏合?!?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zhèn)補兵足食事宜》:“一,專責任以嚴勾補。”明史·陶安傳:“子 晟 , 洪武 中為 浙江 按察使,以貪賄誅。其兄 昱 亦坐死,發(fā)家屬四十餘人為軍。后死亡且盡,所司復至 晟 家勾補。”
《國語辭典》:議定書(議定書)  拼音:yì dìng shū
國際文件的一種:(1)指締約國對于條約的補充或修改等問題,所達成的書面協(xié)議。其形式有附于原條約之后或單獨文件。(2)國際會議對某些問題達成協(xié)議,并經簽字的紀錄,如《京都議定書》。
《漢語大詞典》:踵兵
謂補充后繼的兵力。史記·太史公自序:“ 楚 人圍我 滎陽 ,相守三年; 蕭何 填撫 山西 ,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絶,使百姓愛 漢 ,不樂為 楚 ?!?/div>
《國語辭典》:找補(找補)  拼音:zhǎo bǔ
北平方言。指把不足的補上。《紅樓夢》第一○八回:「回去好好的睡一夜,明日一早過來,我還要找補叫你們再樂一天呢!」《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只有十三妹風捲殘云吃了,吃了七個饅頭,還找補四碗半飯?!?/div>
《國語辭典》:相輔相成(相輔相成)  拼音: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互相輔助、配合,以完成某種事物。如:「努力與天資相輔相成,則成功在望?!挂沧鳌赶噍o而成」。
《漢語大詞典》:相得益章
謂互相配合、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 漢 王褒 《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币嘧鳌?相得益彰 ”。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先生有得賢之譽,弟子獲稽古之榮,發(fā)聲揚烈,相得益彰?!?吳晗 《社會賢達考》:“從這一歷史故實看,作官和作隱士并不沖突,而且相得益彰?!?/div>
《漢語大詞典》:挦補(撏補)
摘錄補充。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古畫東栘西掇,撏補成章,此弊自 高宗 朝 莊宗古 始也?!?/div>
分類:摘錄補充
《國語辭典》:續(xù)航力(續(xù)航力)  拼音:xù háng lì
飛機或輪船在規(guī)定情況下,中途不再加油而能繼續(xù)行駛的最大航程。
《國語辭典》:杠上開花(杠上開花)  拼音:gàng shàng kāi huā
1.打麻將時,摸到花或杠牌之后,所補充的一張牌,如果正好胡牌,稱為「杠上開花」。通常在算牌時多加一臺。也稱為「嶺上開花」。
2.形容運氣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警方破獲一個竊盜集團,循線追查,杠上開花,又偵破一件重大刑案?!?br />3.俗稱上尉晉升少校為「杠上開花」。
《國語辭典》:損有馀,補不足(損有馀,補不足)  拼音:sǔn yǒu yú,bǔ bù zú
減損多馀,補充匱乏。漢。晁錯〈論貴粟疏〉:「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馀,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div>
《國語辭典》:甲種國民兵役(甲種國民兵役)  拼音:jiǎ zhǒng guó mín bīng yì
以初期國民兵役期滿,適合于常備兵與補充兵現(xiàn)役所需的超額者服之,由縣政府施以一至三個月的軍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