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3詞典 8分類詞匯 415
共415,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出臺
暗春
調(diào)弄
觀眾
道具
敷演
加官
奏技
清場
獻藝
歌館
跳舞
演出
伎藝
百尺竿
《國語辭典》:出臺(出臺)  拼音:chū tái
喻制定某種方針政策,開始實行。如:「新方案今天出臺。」
《漢語大詞典》:暗春
相聲術(shù)語。謂表演雙口相聲時,用東西把說相聲的雙方擋起來。 侯寶林 《我和相聲》:“按我們的術(shù)語,分明春、暗春。春就是說,明春是兩個人站在那兒說;暗春是用東西把人擋起來,擋成一個小房子似的。”
《國語辭典》:調(diào)弄(調(diào)弄)  拼音:tiáo nòng
1.嘲笑戲弄。宋。蔣捷 洞仙歌。枝枝葉葉詞:「枝枝葉葉,受東風(fēng)調(diào)弄,便是鶯穿也微動?!乖?。季子安〈粉蝶兒。這些時意懶心慵套。剔銀燈〉曲:「俏冤家風(fēng)流萬種,他也待學(xué)七擒七縱,把我似勤兒般推磨相調(diào)弄?!?br />2.撥弄樂器。唐。方干 聽段處士彈琴詩:「幾年調(diào)弄七條絲,元化分功十指知?!埂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二出》:「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diào)弄?!?/div>
《國語辭典》:觀眾(觀眾)  拼音:guān zhòng
觀看表演或比賽的人。如:「職業(yè)棒球比賽往往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到場搖旗吶喊?!?/div>
《國語辭典》:道具  拼音:dào jù
1.戲劇、電影或其他表演中所需的舞臺用具。大道具如床、椅子,小道具如茶杯等。
2.佛家稱可資助僧徒學(xué)道的器具。
《國語辭典》:敷演  拼音:fū yǎn
表演。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出:「且問后房子弟,今日敷演誰家故事?那本傳奇?」
《國語辭典》:加官  拼音:jiā guān
1.于原有官職外,兼領(lǐng)的其他官職?!稘h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皆加官?!?br />2.中國傳統(tǒng)戲劇開場或喜慶節(jié)日宴會時,必先有一人或多人戴笑容面具,身穿紅袍,手持吉祥頌詞之條幅,走演一遭,以取好運兆?!度辶滞馐贰返谝弧鸹兀骸笐蜃由蟻韰⒘颂?,磕頭下去,打動鑼鼓,跳了一出『加官』,演了一出『張仙送子』?!埂段拿餍∈贰返谖濉鸹兀骸个畷r逃過加官,接著一出俞伯牙操琴?!?br />3.升官。如:「恪盡職守是本分,是否加官進祿則在其次?!姑?。邵璨《香囊記》第四二出:「蔭子封妻世應(yīng)稀,加官進爵人爭羨?!?/div>
《漢語大詞典》:奏技
亦作“ 奏伎 ”。 表演技藝。晉書·劉隗傳:“ 廬江 太守 梁龕 明日當(dāng)除婦服,今日請客奏伎,丞相長史 周顗 等三十餘人同會?!?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然身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為?”
《國語辭典》:清場(清場)  拼音:qīng cháng
清理場地。如在表演或放映影片前,讓前一場的觀眾離開,并且清掃場地。
《國語辭典》:獻藝(獻藝)  拼音:xiàn yì
呈獻技能,表演才藝。《左傳。襄公十四年》:「商旅于市,百工獻藝?!固?。白行簡舞中成八卦賦〉:「客有欣千載之一時,歌圣功而獻藝?!?/div>
《漢語大詞典》:歌館(歌館)
表演歌舞的樓館。《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枉念歌館經(jīng)數(shù)載,尋思徒記萬餘秋。”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畿輔·建酒樓:“翰林院禮遇諸儒甚厚……以修書鉅典,而令之歌館為歡,非 開 天 圣人無此韻致。”
《國語辭典》:跳舞  拼音:tiào wǔ
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跳著一定步伐的舞蹈?!段拿餍∈贰返谖逡换兀骸刚辛藥讉€歌妓,跳舞了半點鐘,卻花到百十塊洋錢?!?/div>
《國語辭典》:演出  拼音:yǎn chū
表演以供大眾觀賞。如:「星期五我們話劇社在大禮堂演出,懇請蒞臨觀賞?!?/div>
《漢語大詞典》:伎藝(伎藝)
(1).技藝,指手藝或藝術(shù)表演等。國語·晉語九:“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晉 袁宏 后漢紀(jì)·獻帝紀(jì)二:“﹝ 蔡邕 ﹞博學(xué),有雋才,善屬文,解音聲,伎藝并術(shù)數(shù)之事,無不精綜?!?span id="c565ewt" class="book">《南史·劉敬宣傳》:“ 敬宣 寬厚,善待士,多伎藝,弓馬音律,無事不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嘯:“詩文伎藝寓目即工?!?br />(2).指有技藝的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人生在世,會當(dāng)有業(yè)。農(nóng)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沉思法術(shù)?!?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崇 觀 以來,在京瓦肆伎藝: 張廷叟 ,《孟子書》。主張小唱: 李師師 、 徐婆惜 、 封宜奴 、 孫三四 等,誠其角者?!?/div>
《漢語大詞典》:百尺竿
(1).古代表演雜技用的長竿。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上:“時教坊有 王大娘 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狀 瀛洲 、 方丈 ,令小兒持絳節(jié),出入于其間,歌舞不輟?!?br />(2).高的旗竿。 唐 李商隱 《詠史》:“ 北湖 南埭 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