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逞賽(逞賽)
表演。《水滸傳》第三三回:“土地大王廟內(nèi),逞賽諸般社火?!币槐咀鳌?逞應 ”。
分類:表演
《漢語大詞典》:程式動作(程式動作)
戲劇術語。指經(jīng)過藝術夸張、提煉加工而定型的規(guī)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動作。如 中國 傳統(tǒng)戲曲中人物出場時整冠理髯,哀痛時揚袖,以及大將出征前“起霸”,策馬奔馳時“趟馬”等。《人民日報》1981.4.25:“優(yōu)秀的演員……用特有的程式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div>
《漢語大詞典》:程序動作
(1).同“程式動作”,戲劇術語。指經(jīng)過藝術夸張、提煉加工而定型的規(guī)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動作。
(2).指依據(jù)一定標準、規(guī)范進行的動作或操作。
《國語辭典》:打諢插科(打諢插科)  拼音:dǎ hùn chā kē
戲劇表演時,以滑稽的動作或逗笑的言語引人發(fā)笑。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小丑丁秀容打諢插科,令人絕倒?!挂沧鳌覆蹇拼蛘煛?。
《國語辭典》:打出手  拼音:dǎ chū shǒu
1.戲劇中互相投擲傳遞武器的技巧,稱為「打出手」。也稱為「過傢伙」。
2.打架。如:「他倆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div>
《漢語大詞典》:打對子(打對子)
戲曲武打或武術表演中的二人徒手或使用兵器對打。每一套都有一定的章法。亦以指武術表演。《官場現(xiàn)形記》第六回:“到了校場上,敲著鼓,打著鑼,鼕鼕鼕,鏜鏜鏜,耍一套,換一套,真正比耍猴還要好看。他們編的名字叫‘打對子’。”
《國語辭典》:闖江湖(闖江湖)  拼音:chuǎng jiāng hu
離家出外謀生,尋求發(fā)展。如:「他闖江湖多年,都未曾回家探視雙親?!?/div>
《漢語大詞典》:吹彈歌舞(吹彈歌舞)
吹竹,彈絲,唱歌,跳舞。多泛指演奏或表演才能。 元 喬吉 《揚州夢》楔子:“小官近日梨園中討得一個歌妓,年方一十三歲,名曰 好好 ,善能吹彈歌舞?!?清 李漁 《奈何天·逼嫁》:“這等説當面考一考,或是琴棋詩畫,或是吹彈歌舞,任意出個題目來?!?/div>
《漢語大詞典》:憷場(憷場)
方言。猶怯場。害怕在公眾場合講話、表演等。
《漢語大詞典》:穿針走線
像穿針走線活動樣地表演或行動
在舞蹈中表演穿針走線的樣子
《國語辭典》:傳踏(傳踏)  拼音:zhuàn tà
一種流行于宋代的歌舞。由宋代說唱技藝發(fā)展而來。以一詩一詞歌詠一事或分詠多事,邊歌邊舞。是元代劇曲的先導。也稱為「轉踏」。
《漢語大詞典》:刺殺旦(刺殺旦)
(1).昆劇旦行的一支。亦稱“ 刺旦 ”。也叫“殺旦”、“四旦”。此等角色須有一些特技表演。
(2).京劇花旦的一支。主要扮演淫毒兇狠的婦女。另有刺奸的花旦,如《審頭刺湯》中的 雪艷 ,亦名刺殺旦,則與此異。
《漢語大詞典》:毬杖踢弄
宋 代的一種技藝表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渾身眼 、 李宗正 、 張哥 ,毬杖踢弄?!?/div>
分類:技藝表演
《國語辭典》:全武行  拼音:quán wǔ háng
整場戲都是武打場面的表演。也比喻武力暴行或爭斗場面。如:「會議氣氛火爆,幾乎演變成全武行?!?/div>
《漢語大詞典》:球杖踢弄
同“毬杖踢弄”。宋 代的一種技藝表演。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渾身眼 、 李宗正 、 張哥 ,毬杖踢弄?!?/div>
分類:技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