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3詞典 8分類詞匯 415
共415,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7  2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球頭
女飐
黏涎
鬧戲
撇呵
跑圓場
配角
皮影戲
捧場
十六天魔
設(shè)科打諢
耍把戲
耍大頭
雙人舞
飾演
《漢語大詞典》:球頭
同“毬頭”。南宋宮廷擊球表演中,對球隊里主要隊員的稱謂。
《漢語大詞典》:女飐(女颭)
古代在角觝之前表演花把勢的女子。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女颭: 韓春春 、 繡勒帛 、 錦勒帛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角觝:“瓦中相撲者……先以女颭數(shù)對打套子,令人觀覩,然后以膂力者爭交?!?/div>
《國語辭典》:黏涎  拼音:nián xian
1.帶有黏性的液體。如:「蝸牛走過的地方,留下一道銀白的黏涎?!?br />2.言語行為拖拖拉拉,不夠爽快。如:「請你有話直說,不要那么黏涎?!挂沧鳌葛ゐは严选?。
《漢語大詞典》:鬧戲(鬧戲)
舊時稱以丑角表演為主的戲曲。
《國語辭典》:撇呵  拼音:piē hē
表演技藝?!端疂G傳》第三七回:「今日鎮(zhèn)上一個使鎗棒賣藥的漢子,叵耐那廝不先來見我弟兄兩個,便去鎮(zhèn)上撇呵賣藥,教使鎗棒?!?/div>
《國語辭典》:跑圓場(跑圓場)  拼音:pǎo yuán cháng
戲劇中演員在舞臺上,快步繞圈走,表示演員正在路途上行走。
《國語辭典》:配角  拼音:pèi jué
1.戲劇中配搭的角色。如:「他老是演配角,從沒見過他當主角?!挂沧鳌概淠_」。
2.比喻次要的人或指做輔助工作的人。如:「大家都是配角,何必計較誰的工作比較重要。」也作「配腳」。
《國語辭典》:皮影戲(皮影戲)  拼音:pí yǐng xì
以紙或皮制成人物剪影,借燈光投影在布幕上來表演故事的戲劇。根據(jù)《史記》、《搜神記》的記載,漢武帝時已有類似皮影戲的出現(xiàn),演變至宋代甚為流行。明、清兩代,民間表演皮影戲風氣已十分普遍。表演時用木板搭起一平臺做為影臺,臺上掛起布幕做為影窗,利用燈光將剪影投射在布幕上,藝人一邊操縱剪影,一邊配合音樂演唱,其內(nèi)容多取材通俗章回小說。也稱為「皮猴戲」、「驢皮影」、「影戲」。
《國語辭典》:影戲(影戲)  拼音:yǐng xì
1.舊稱電影為「影戲」。
2.以紙張或皮革制成人物的剪影,借燈光投影在布幕上來表演故事的戲劇。參見「皮影戲」條。
《國語辭典》:捧場(捧場)  拼音:pěng cháng
原指到劇場欣賞演員的表演,今多指替他人臨場助陣。如:「今年的慈善義賣會,很多商界大亨都來捧場。」
《漢語大詞典》:十六天魔
古代宮中表演天魔舞的十六名宮女。元史·順帝紀六:“時帝怠於政事,荒于游宴,以宮女 三圣奴 、 妙樂奴 、 文殊奴 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首垂髮數(shù)辮,戴象牙佛冠,身被纓絡(luò)、大紅銷金長短裙、金雜襖、云肩、合袖天衣、綬帶鞋韈,各執(zhí)加巴剌般之器,內(nèi)一人執(zhí)鈴杵奏樂……遇宮中讚佛,則按舞奏樂。” 元 薩都剌 《上京雜詠》之三:“紅簾高捲香風起,十六天魔舞袖長?!眳㈤?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二·天魔隊。
《漢語大詞典》:設(shè)科打諢(設(shè)科打諢)
謂表演各種戲劇動作和詼諧的語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凡例》:“説白則抑揚鏗鏘,語句整練,設(shè)科打諢,俱有別趣?!?王季思 等注:“科是戲劇的動作。打諢是 中國 古典戲劇里一種特定的演出形式,有點近乎相聲?!?/div>
《國語辭典》:耍把戲(耍把戲)  拼音:shuǎ bǎ xì
1.表演雜技、魔術(shù)、馬戲等技藝。如:「廟口有人在耍把戲,咱們過去瞧瞧吧!」
2.比喻施展詭計。如:「這人老實,不會耍把戲!」
《漢語大詞典》:耍大頭(耍大頭)
宋 代瓦舍中演出的一種民間舞蹈。因演員戴大頭面具表演,故稱。《西湖老人繁勝錄》:“耍大頭、談?wù)熢挘?蠻張四郎 ?!卑?, 宋 代的《耍大頭》與 元 、 明 、 清 流傳的《大頭和尚》一脈相承。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東內(nèi)外有“戴面具耍大頭和尚,聚觀無男女”的記載。近年舞蹈工作者亦用以編演《大頭娃娃舞》等兒童舞蹈。
《漢語大詞典》:雙人舞(雙人舞)
由兩個人表演的舞蹈。可以是舞劇或集體舞中的一個部分。
《國語辭典》:飾演(飾演)  拼音:shì yǎn
妝扮表演。如:「他在劇團中是專門飾演老婦角色的老旦?!?/div>
分類:妝扮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