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23
詞典
8
分類詞匯
415
共415,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23
24
25
26
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分類詞匯
(續(xù)上)
解說詞
賣拳頭
馬伎
魔術(shù)師
魔杖
木偶片
木偶戲
籠口戲
靈談鬼笑
翎子
《漢語大詞典》:
解說詞
伴隨影片或其他表演的口頭描述或連串解說
為某事件的說明詞
分類:
伴隨
事件
影片
說明
表演
口頭
描述
連串
解說
《漢語大詞典》:
賣拳頭(賣拳頭)
方言。指在街頭或娛樂場所表演武術(shù)以謀生。 胡祖德
《滬諺外編·看潮歌》
:“撮戲法咾賣拳頭,糖食水果擺攤頭?!?/div>
分類:
方言
街頭
娛樂場所
表演
演武
武術(shù)
謀生
《漢語大詞典》:
馬伎(馬伎)
馬戲,人騎在馬上所做的各種表演。雜技的一種。
《
新唐書·回鶻傳下
》
:“樂有笛、鼓、笙、觱篥、盤鈴。戲有弄駝、師子、馬伎、繩伎?!?/div>
分類:
馬戲
馬上
表演
雜技
《國語辭典》:
魔術(shù)師(魔術(shù)師)
拼音:
mó shù shī
從事魔術(shù)表演的工作者。
分類:
魔術(shù)師
從事
魔術(shù)
表演
作者
《國語辭典》:
魔杖
拼音:
mó zhàng
魔術(shù)師用的棒子,通常具有神奇的魔力。如:「這位魔術(shù)師的技巧高妙,只要他隨便耍耍魔杖,就能變出神奇的東西來。」
分類:
魔術(shù)
魔鬼
魔術(shù)師
表演
棍棒
邪惡
惡勢力
棍子
《漢語大詞典》:
木偶片
美術(shù)片的一種,用攝影機(jī)連續(xù)拍攝木偶表演的各種動作而成。
分類:
美術(shù)片
攝影機(jī)
連續(xù)
拍攝
木偶
表演
《國語辭典》:
木偶戲(木偶戲)
拼音:
mù ǒu xì
一種傀儡戲。表演時(shí),演員在幕后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根據(jù)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shù)的不同,分為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等。
分類:
木偶戲
木偶
表演
戲劇
演員
幕后
操縱
《漢語大詞典》:
籠口戲(籠口戲)
也稱象生。 清 代一種由單人演員把自己籠閉在帷幕中進(jìn)行口技的表演,是當(dāng)時(shí)的相聲流派之一。 侯寶林
《我和相聲--答讀者問》
:“這種相聲, 湖南 、 湖北 叫‘雨傘戲’、‘被服戲’, 四川 叫‘籠口戲’?!?/div>
分類:
稱象
象生
由單
演員
自己
帷幕
幕中
口技
表演
《漢語大詞典》:
靈談鬼笑(靈談鬼笑)
謂巫者裝出神鬼附體,并表演出它們的音容笑貌。
《
晉書·夏統(tǒng)傳
》
:“其從父 敬寧 祠先人,迎女巫 章丹 、 陳珠 二人……﹝ 統(tǒng) ﹞入門,忽見 丹珠 在中庭,輕步佪舞,靈談鬼笑,飛觸挑柈,酬酢翩翻, 統(tǒng) 驚愕而走?!币嗍∽鳌?靈談 ”。 清
唐孫華
《吳歈為陳滄洲太守作》
詩:“ 吳 俗喜淫祀,靈談舞 陳珠 ?!?/div>
分類:
出神
神鬼
附體
表演
演出
它們
《國語辭典》:
翎子
拼音:
líng zi
1.國劇服飾中武將頭盔上的雉尾。如:「有的平劇穿插表演耍翎子的舞蹈,令人贊嘆?!?br />2.清朝裝飾在官吏禮帽上的孔雀翎。
分類:
戲曲
中武
武將
官吏
禮帽
帽上
上裝
裝飾
雉羽
鹖尾
加強(qiáng)
表演
舞蹈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