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9詞典 2分類詞匯 57
《國語辭典》:通判  拼音:tōng pàn
職官名。宋初,為制衡各地權(quán)勢(shì)過大的藩鎮(zhèn),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軍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或職掌兵民獄訟,但實(shí)際上亦負(fù)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貞程度的任務(wù)。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小官王仲賢,洛陽人氏,見任眉州通判?!埂队讓W(xué)瓊林。卷一。文臣類》:「郡宰別駕,乃稱『通判』?!?/div>
《漢語大詞典》:予奪(予奪)
(1).賜予和剝奪。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一曰爵,以馭其貴。二曰祿,以馭其富。三曰予,以馭其幸……六曰奪,以馭其貧?!?鄭玄 注:“幸,謂言行偶合於善,則有以賜予之……奪,謂臣有大罪,沒入家財(cái)者?!?span id="3ev3b4m" class="book">《管子·七法》:“予奪也,險(xiǎn)易也,利害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決塞?!?br />(2).引申為賞罰。 明 王鳳洲 《綱鑒會(huì)纂》卷四四:“ 范華陽 曰:‘今 僖宗 兩無予奪,何以儆 全忠 而服 克用 耶!’”
(3).裁決,裁奪。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省事:“朝夕聚議,寒暑煩勞,背春涉冬,竟無予奪?!?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 蜀王 妃父 楊譽(yù) ,在省競(jìng)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問,未及予奪?!?明 丘浚 大學(xué)衍義補(bǔ)·謹(jǐn)詳讞之議:“使斷疑獄者,以此為予奪輕重之權(quán)度?!?br />(4).褒貶。 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序》:“一時(shí)之聞見,本於無心;千載之予奪,狃於私意?!?清 嵇璜 皇朝通志·凡例:“自諸王及內(nèi)外大臣之例,得請(qǐng)謚者,高下予奪,各如其分?!?/div>
《漢語大詞典》:奏裁
奏請(qǐng)裁決。新唐書·百官志三:“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大事奏裁,小事專達(dá)。”
《漢語大詞典》:平處(平處)
平等相處。《醒世姻緣傳》第八三回:“題了欽差出去,憑他巡撫、巡按都是平處。”
評(píng)判裁決。漢書·杜周傳:“吏民上書言便宜,有異,輒下 延年 平處復(fù)奏?!?顏師古 注:“先平處其可否,然后奏言?!?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史弼傳》:“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於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詔公卿平處其法?!?/div>
《國語辭典》:宸斷(宸斷)  拼音:chén duàn
君主自行裁決。《金史。卷九八。完顏匡傳》:「書曰:『有備無患』,在陛下宸斷耳?!?/div>
《國語辭典》:明降  拼音:míng jiàng
1.明白指出。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欲待對(duì)官人說個(gè)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乖?。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我這里自斟量,則俺那官人要個(gè)明降,這殺人的要見傷,做賊的要見贓,犯奸的要見雙?!?br />2.圣旨?!端疂G傳》第二七回:「讀了朝廷明降,寫了犯由牌,畫了伏狀?!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九:「待我申請(qǐng)朝廷,討個(gè)明降,免你死罪?!?/div>
《國語辭典》:裁處(裁處)  拼音:cái chǔ
考慮后加以處置?!缎绿茣>砭帕?。杜如晦傳》:「方多事,裁處無留,僚屬共才之,莫見所涯?!埂都t樓夢(mèng)》第五五回:「李紈是個(gè)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縱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紈裁處。」
《國語辭典》:操縱(操縱)  拼音:cāo zòng
1.駕駛、駕控。如:「為了如期完工,工人們通宵澈夜的輪流操縱挖土機(jī)?!?br />2.控制、指揮。宋。曾鞏 洪州新建廳壁記:「凡縣之政無小大,令主簿皆獨(dú)任,而民事委曲,當(dāng)有所操縱緩急,不能一斷以法?!姑?。歸有光〈送嘉定縣令序〉:「侯能操縱有法,賦辦而民不驚,其賢三也?!?/div>
《漢語大詞典》:剸裁
裁決,裁處。 唐 盧肇 《海潮賦》:“此則為政之所致,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宋 曾鞏 《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詩:“此邦人人衣食足,闔境年年枹鼓閑。幾桉剸裁得休暇,山水登躡遺紛煩。”
分類:裁決裁處
《漢語大詞典》:裁赦
裁決赦免。《漢書·翼奉傳》:“非有圣明,不能一變天下之道。臣 奉 愚戇狂惑,唯陛下裁赦?!?/div>
分類:裁決赦免
《國語辭典》:判事  拼音:pàn shì
審理、裁決訴訟。《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決斷不滯,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固?。白居易 得景為縣官判事案成后自覺有失請(qǐng)舉牒追改刺吏不許欲科罪景云令式有文:「先迷后覺,判事雖不三思;茍有必知,牒舉明無二過?!?/div>
《國語辭典》:與決(與決)  拼音:yǔ jué
裁決、決定?!秳⒅h(yuǎn)諸宮調(diào)。第一》:「又思想前程事,越無與決。終久待如何去也?」《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為神》:「當(dāng)時(shí)任圭心下郁郁不樂,與決不下。」
《漢語大詞典》:予決(予決)
給予決定或裁決。《元典章·戶部十一·影避》:“於內(nèi)若有疑惑不能予決者,具由咨中書省定奪?!?span id="sqdqias" class="book">《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今 張浩 忽背前約,使妾呼天叩地,無所告投……為此冒恥凟尊,幸望臺(tái)慈特賜予決!”
《國語辭典》:制勘  拼音:zhì kān
審理裁決。宋。王明清《揮塵后錄》卷七:「忽得密旨,令往新州制勘公事。」
分類:按察裁決
《漢語大詞典》:臨決(臨決)
謂親自裁決。漢書·宣帝紀(jì):“詔諸儒講‘五經(jīng)’同異,太子太傅 蕭望之 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span id="bz1ory1" class="book">《舊唐書·憲宗紀(jì)論》:“ 德宗 不委政宰相,人間細(xì)務(wù),多自臨決?!?span id="0khkbpm" class="book">《元史·宦者傳·樸不花》:“於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正盛,軍國之事,皆其所臨決?!?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 神宗皇帝 將殺建言御史 曹學(xué)程 ,命公臨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