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93詞典 1分類詞匯 292
共292,分20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紀(jì)律
交修
小康
求言
請益
教條
四象
詩債
心平
進(jìn)步
過望
求全
風(fēng)潮
反身
借留
《國語辭典》:紀(jì)律(紀(jì)律)  拼音:jì lǜ
綱紀(jì)規(guī)章。《左傳?;腹辍罚骸赴俟儆谑呛踅鋺郑桓乙准o(jì)律。」《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原來太史慈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諳紀(jì)律。」
《漢語大詞典》:交修
《書·說命下》:“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xùn)?!?孔 傳:“交,非一之義?!?孔穎達(dá) 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焙笥脼樘熳右蟪枷驴镏~。 宋 王安石 《批答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尊號第一表不允》:“朕以薄德,嗣膺基緒,繼天理物,常懼弗任。方賴交修,以熙眾治?!?span id="bimvmo7" class="book">《明史·楊士奇?zhèn)?/a>》:“茲創(chuàng)制‘楊貞一印’賜卿,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譽(yù)?!?/div>
《國語辭典》:小康  拼音:xiǎo kāng
1.國家社會漸告安定,人民生活安樂,但尚未達(dá)到天下太平的大同階段,稱為「小康」。語出《禮記。禮運(yùn)》:「如有不由此者,在執(zhí)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br />2.形容略有資產(chǎn)而足以自給的家境。《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得這『銀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div>
《漢語大詞典》:求言
指君主要求臣民上書言事。清史稿·高宗紀(jì)一:“上憂旱,申命求言,并飭九卿大臣體國盡職。”
《國語辭典》:請益(請益)  拼音:qǐng yì
1.請求給予更詳細(xì)、明確的指導(dǎo)?!抖Y記。曲禮上》:「請業(yè)則起,請益則起?!?br />2.請求再增添一些?!墩撜Z。雍也》:「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弧?/div>
《國語辭典》:教條(教條)  拼音:jiào tiáo
1.教令、法規(guī)。唐。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公之為治,嚴(yán)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
2.宗教上要求信徒服從遵守的條文。
3.只憑信仰,不加思考、求證,使人盲目接受的立論。
《國語辭典》:四象  拼音:sì xiàng
1.金、木、水、火?!兑捉?jīng)。系辭上》:「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固?。孔穎達(dá)。正義:「兩儀生四象者,謂金、木、水、火?!?br />2.春、夏、秋、冬。體現(xiàn)于卦象則為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吨熳诱Z類。卷一三七。戰(zhàn)國漢唐諸子》:「易中只有陰陽奇耦,便有四象:如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
3.易卦四象:實(shí)象、假象、義象、用象。
4.日、月、星、辰?!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溉?、月、星、辰,謂之四象?!?/div>
《漢語大詞典》:詩債(詩債)
謂他人索詩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負(fù)債。 唐 白居易 《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顧我酒狂久,負(fù)君詩債多?!弊宰ⅲ骸?沈 前后惠詩十餘首,春來多醉,竟未詶答,今故云爾?!?明 徐渭 《女狀元》第四出:“因此上難下筆,險(xiǎn)做了賴詩債?!?梁啟超 《楚卿至自上海小集旋別賦贈》:“且乘健會酬詩債,頗惜多情誤佛緣。”
《漢語大詞典》:心平
(1).要求不高。 茅盾 《子夜》十一:“最近她自己也是把交易所當(dāng)作白天的家,時(shí)常用‘押寶’的精神買進(jìn)一萬,或者是賣出五千;--在這上頭,她倒是很心平的。”
(2).心情平靜。 諶容 《人到中年》七:“﹝ 陸文婷 ﹞從院長辦公室出來的時(shí)候,心平如鏡,一往如常?!?/div>
《國語辭典》:進(jìn)步(進(jìn)步)  拼音:jìn bù
1.行走。《薛仁貴征遼事略》:「仁貴遙辭了父母墳,拜別莊院,方欲進(jìn)步。」
2.向前或向上發(fā)展,比原來好。如:「他的成績已有進(jìn)步?!埂吨熳诱Z類。卷四二。論語二四。顏淵篇下》:「為學(xué)須先尋得一個(gè)路徑,然后可以進(jìn)步,可以觀書。不然,則書自書,人自人?!?/div>
《國語辭典》:過望(過望)  拼音:guò wàng
超出原本預(yù)期的很多。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楔子》:「夠小生應(yīng)舉之費(fèi),便也過望了?!?/div>
《國語辭典》:求全  拼音:qiú quán
1.企求保全生命、名位、事業(yè)等?!稘h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中材茍容求全,下材懷危內(nèi)顧,壹切營私者多?!?br />2.要求完美無缺?!睹献印kx婁上》:「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埂秲号⑿蹅鳌返谝欢兀骸改憧刹粶?zhǔn)嫌他父母鄉(xiāng)愚,嫌他鄙陋,稍存求全之見。」
3.顧全大局。如:「委曲求全」。南朝齊。虞玩之 上表告退:「經(jīng)昏踐亂,涉艱履危,仰圣德以求全,憑賢輔以申節(jié)?!?/div>
《國語辭典》:求全之毀(求全之毀)  拼音:qiú quán zhī huǐ
語出《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謂有意求好,卻招來毀謗。《紅樓夢》第五回:「既親密,便不免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div>
《國語辭典》:風(fēng)潮(風(fēng)潮)  拼音:fēng cháo
1.風(fēng)向與潮汐。
2.比喻一時(shí)轟動喧騰的事情。如:「鬧風(fēng)潮」。
《漢語大詞典》:反身
(1).反過來要求自己;自我檢束。《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明 李贄 《復(fù)丘若泰書》:“何有於病?且要反身默識?!?br />(2).回轉(zhuǎn)身來。 管樺 《第一課》:“她先跑了過去,我彎下腰,幾個(gè)箭步也竄了過去,差不多是沖進(jìn)院里。她反身扣了排子門?!?/div>
《漢語大詞典》:借留
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績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唐 白居易 《喬弁可巴州刺史制》:“ 巴州 刺史 喬弁 前假竹符,俾臨 巴郡 。一心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傳:“﹝ 咸平 ﹞三年,召還,拜引進(jìn)使。州民百餘詣闕貢馬,乞借留 承矩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 陳鎰 ﹞嘗以議事還朝、民訛傳得代,遮道借留者數(shù)千人?!眳⒁姟?借寇 ”。
《漢語大詞典》:借寇
后漢書·寇恂傳載 恂 曾為 潁川 太守,頗著政績,后離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囂 , 恂 從行至 潁川 ,百姓遮道謂 光武 曰:“愿從陛下復(fù)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霞區(qū)兩借 寇 , 貪泉 一舉巵?!?明 張居正 《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余不佞,謹(jǐn)述公治郡狀,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