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糧斛(糧斛)
糧食。以斛計量,故稱。 宋 岳飛 《畫守襄陽等郡札略》:“且以正兵六萬為固守之計,就撥 江西 、 湖南 糧斛?!?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河道:“東北曰 五丈河 ,來自 濟 鄆 ,般挽 京東路 糧斛入京城,自 新曹門 北入京?!?/div>
分類:糧食計量
《漢語大詞典》:酌量
適量,適當。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jīng)濟狀況的基本好轉(zhuǎn)而斗爭》:“調(diào)整稅收,酌量減輕民負?!?/div>
《漢語大詞典》:矩度
(1).泛指計量長度和角度的用具。 宋 陸游 《建寧府尊勝院佛殿記》:“ 懷素 坐裂瓦折桷腐柱頽垣之間,召工人持矩度,謀增大其舊?!?br />(2).規(guī)矩法度。宋史·理宗紀一:“出入殿庭,矩度有常?!?明 歸有光 《與沈敬甫書》:“大概謂 欽甫 經(jīng)學多超悟,文字未能卓然得古人矩度耳?!?清 黃宗羲 《張仁庵古本大學說序》:“立身制行,粹然儒者之矩度也。”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離騷》﹞較之于,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div>
《漢語大詞典》:百鎰(百鎰)
亦作“ 百溢 ”。 極言貨幣之多。溢,古代黃金計量單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韓非子·五蠹:“鑠金百溢, 盜跖 不掇。” 王先慎 集解:“論衡溢作鎰?!?span id="9ypewnd" class="book">《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於是送以安車駕駟,束帛加璧,黃金百鎰,終身不仕?!?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八:“黃金百溢盡,資用常苦多?!?/div>
《國語辭典》:累黍  拼音:lěi shǔ
1.古人用黍粒作為計量的基準。以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使其相連系,而成為長度、容積或重量的標準。
2.比喻微小的分量。如:「不差累黍」。
《國語辭典》:漏壺(漏壺)  拼音:lòu hú
古代計時所用的銅壺。宋。蘇軾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詩:「秋風吹雨涼生膚,夜長耿耿添漏壺?!?/div>
《國語辭典》:光年  拼音:guāng nián
長度單位。光線在真空中前進一年的距離,大約為十兆公里。
《漢語大詞典》:和鈞(和鈞)
謂使計量標準準確劃一。《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孔 傳:“金鐵曰石,供民器用,通之使和平,則官民足。” 蔡沉 集傳:“關,通;和,平也。百二十斤為石,三十斤為鈞……關通,以見彼此通同,無折閲之意;和平,以見人情兩平,無乖爭之意?!?唐 柳宗元 《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志文》:“重輕開塞,有和鈞肅給之效?!?宋 曾鞏 《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關通和鈞之利,阜於市廛?!?/div>
《國語辭典》:度量衡  拼音:dù liàng héng
計量單位制度的名稱,「度」指長度,「量」指體積,「衡」指質(zhì)量。
《漢語大詞典》:端匹
古代布帛計量詞。 晉 葛洪 抱樸子·清鑒:“此為絲線既經(jīng)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兩之輕重,端匹之修短?!?span id="ppgxmbt"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五年》:“悉罷諸道行營將士,共賜布帛二十八萬端匹?!?胡三省 注:“ 唐 制:布帛六丈為端,四丈為匹。”
《漢語大詞典》:量金
用量器計量黃金。喻不惜重價。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雖傾城量金,珠玉盈河,不能得此寶?!?前蜀 盧延讓 《樊川寒食》詩之二:“五陵年少麤於事,栲栳量金買斷春?!?/div>
《國語辭典》:石方  拼音:shí fāng
量詞。計算石頭體積的單位。一石方等于一立方米。
《漢語大詞典》:量計(量計)
計量,籌劃。晉書·張華傳:“及將大舉,以 華 為度支尚書,乃量計運漕,決定廟算?!?/div>
《國語辭典》:鐵尺(鐵尺)  拼音:tiě chǐ
1.鐵制的尺。
2.武器名。鐵制尺形的武器。
《國語辭典》:丈量  拼音:zhàng liáng
以尺或其他工具測量、計算?!度辶滞馐贰返谝欢兀骸该魅涨细概_舍下一飯。丈量到荒山時,弟輩自然到山中奉陪?!埂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概闪藭x升、梁材、華忠、戴勤四個,分頭丈量地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