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49詞典 8分類詞匯 241
共241,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雜記
錄奏
夢事
記分
記述
載言
注籍
記功
世紀(jì)
郡志
慮囚
簿歷
載明
筆記
計簿
《國語辭典》:雜記(雜記)  拼音:zá jì
1.文體名。記載瑣事、器物、山水等雜事。
2.瑣碎的筆記。如:「生活雜記」。
3.禮記篇名。《禮記。雜記》唐??追f達(dá)。正義:「按鄭目錄云,名曰雜記者,以其雜記諸侯以下至士之喪事,此于別錄屬喪服,分為上下,義與曲禮檀弓分別不殊也。」
《漢語大詞典》:錄奏
記錄并上奏。北齊書·孝昭帝紀(jì):“ 天保 以來未蒙追贈者,亦皆録奏?!?/div>
分類:記錄上奏
《國語辭典》:夢事(夢事)  拼音:mèng shì
指有關(guān)夢的事情。如作夢的心理,夢境的記錄,夢兆的解讀等都包含在內(nèi)。
《國語辭典》:記分(記分)  拼音:jì fēn
1.記錄分?jǐn)?shù)。如比賽、游戲時,對于各人得分的登錄。
2.記憶力、記性?!端疂G傳》第一○四回:「小子好記分。我說是姓王,曾在東京開封府前相會來?!?/div>
《國語辭典》:記述(記述)  拼音:jì shù
用文字記載敘述?!度龂?。卷五三。吳書。薛綜傳》:「今者見吏,雖多經(jīng)學(xué),記述之才,如瑩者少,是以慺慺為國惜之?!?/div>
《漢語大詞典》:載言(載言)
謂記錄國家盟會之辭。后亦泛指記錄史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鄭玄 注:“言,謂會同盟要之辭?!?陳澔 集說:“言,謂盟會之辭?!?唐 劉知幾 《〈史通〉序》:“自惟歷事二主,從官兩京,遍居司籍之曹,久處載言之職?!卑矗拜d言之職”謂史官。
《漢語大詞典》:注籍(註籍)
(1).記錄之簿冊。后漢書·楊賜傳:“后帝徙 南宮 ,閲録故事,得 賜 所上 張角 奏及前侍講注籍,乃感悟?!?李賢 注:“所注之籍録?!?br />(2).指登記入冊。南史·齊紀(jì)下·廢帝東昏侯:“又東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詐病,遣外醫(yī)巫,在所檢占諸屬名,并取病身。” 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br />(3).古代朝臣受彈劾,情節(jié)較重者,在家聽候處理。同時在家門上貼“注籍”兩字,以避免與人往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他沒有看見首輔 薛國觀 ,明白他是因為受了彈劾,‘注籍’在家?!?br />謂登錄在冊,在家聽授官職。 明 許譽卿 《科臣被言咆哮等事疏》:“先是舉行枚卜,臣病,註籍兼旬,始終不聞會推?!?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一:“ 明 時,羣僚被劾者,自衙歸私宅,則下轎簾以障之,于門揭註籍二字,閉門以待命?!?/div>
《國語辭典》:記功(記功)  拼音:jì gōng
1.記載功績,以示獎勵。如:「你把事情搞成這樣,我沒怪你已經(jīng)不錯了,你還想記功!」
2.超人的記憶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襄陽羅友,為人有記功。從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闕觀宇,內(nèi)外道陌廣狹,種植果竹多少,皆默記之。后宣武漂洲與簡文集,友亦預(yù)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遺忘,友皆名列,曾無錯漏?!?/div>
《國語辭典》:世紀(jì)(世紀(jì))  拼音:shì jì
計算年代的單位。歐美各國以耶穌降生的那年為紀(jì)元,每經(jīng)一百年為一世紀(jì)。
《漢語大詞典》:郡志
地方志的一種。記錄一郡山川、物產(chǎn)、人文等情況的書。 宋 范成大 著有吳郡志。 清 方文 《山行八詠·東古山》:“郡志名 東古 ,村人號 比山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古無類書,無字書,又無字匯,故《三都》、《兩京》賦,言木則若干,言鳥則若干…… 洛陽 所以紙貴者,直是家置一本,當(dāng)類書、郡志讀耳?!?/div>
《漢語大詞典》:慮囚(慮囚)
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慮,通“ 録 ”。漢書·雋不疑傳“每行縣録囚徒還” 唐 顏師古 注:“省録之,知其情狀有寃滯與不也。今云‘慮囚’,本録聲之去者耳?!?span id="66z3ltv" class="book">《舊唐書·德宗紀(jì)下》:“庚午,命有司慮囚,旱故也?!?宋 王觀國 學(xué)林·慮囚:“ 前漢 、 后漢 皆稱録囚,《唐史》、五代史皆稱慮囚,二字皆是也?!?明 歸有光 《懷慶府推官劉君墓表》:“君嘗慮囚,一女子呼寃,君察其誣,繫獄已二十年,遂出之?!?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冤獄:“令方慮囚,忽一人直上公堂,怒目視令而大駡曰:‘如此憒憒,何足臨民!’”
《國語辭典》:簿歷(簿歷)  拼音:bù lì
履歷?!缎绿茣?。卷四五。選舉志下》:「考校之法,皆在書判簿歷、言辭俯仰之間?!?/div>
《國語辭典》:載明(載明)  拼音:zài míng
詳細(xì)、清楚的記錄。如:「簡章上載明應(yīng)考注意事項,考生們最好事先看清楚?!?/div>
《國語辭典》:筆記(筆記)  拼音:bǐ jì
1.隨手記錄或指所記錄的文字。如:「上課筆記」、「演講筆記」?!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天下事真是愈出愈奇了!老弟,你這回到南京來,將所有閱歷的事,都把他筆記起來,將來還可以成一部書呢!」
2.一種文體。大抵雜記見聞、辨訂俗訛,或綜述古義。如陸游的《老學(xué)庵筆記》。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辭賦極其精深,筆記尤盡典實。」
《國語辭典》:計簿(計簿)  拼音:jì bù
記錄戶口、賦稅、收支等的簿籍。《漢書。卷八。宣帝紀(jì)》:「上計簿,具文而已,務(wù)為欺謾,以避其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