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6詞典 5分類詞匯 171
《國語辭典》:點檢(點檢)  拼音:diǎn jiǎn
1.清點、檢覈。宋。歐陽修〈玉樓春。池塘水綠〉詞:「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人?!埂段宕菲皆?。梁史。卷上》:「黃巢因下第了,點檢行囊,沒十日都使盡。」
2.反省檢查。唐。裴庭?!稏|觀奏記。卷上》:「吏部侍郎孔溫業(yè)白執(zhí)政求外任,承相白敏中曰:『我輩亦須自點檢?!弧?br />3.職官名。職掌皇帝宿衛(wèi)之事。也作「檢點」。
《國語辭典》:品題(品題)  拼音:pǐn tí
1.評論人物,定其高下。唐。李白 與韓荊州書:「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quán)衡,一經(jīng)品題,便作佳士?!埂度辶滞馐贰返谖迦兀骸缸詮亩畔壬环奉}之后,這些縉紳士大夫家筵席間,定要幾個梨園中人,雜坐衣冠隊中,說長道短,這個成何體統(tǒng)!」也作「題品」、「題評」。
2.部類的題目?!逗鬂h書。卷六八。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xiāng)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div>
《漢語大詞典》:士論(士論)
士大夫間的評論、輿論。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中:“ 張九成 字 子韶 ,官至侍郎,為世儒所屈指。在 道山 時,先公得游其門,號 橫浦先生 ,好禪學(xué),士論或以為不醇爾?!?/div>
《國語辭典》:書法(書法)  拼音:shū fǎ
1.毛筆字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zhí)筆、用筆、運筆、點畫、結(jié)構(gòu)、間架、落款、用印等方法。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之一。
2.史家記事的體例筆法?!蹲髠?。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弧?br />3.以毛筆書寫的文字作品。如:「這篇書法筆力遒勁,令人激賞。」
《國語辭典》:商略  拼音:shāng lüè
1.討論、籌劃。《晉書。卷四九。阮籍傳》:「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nóng)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br />2.估計、料想。宋。黃庭堅 醇道得蛤蜊復(fù)索舜泉詩:「商略督郵風(fēng)味惡,不堪持到蛤蜊前?!顾?。陸游 雪后尋梅偶得絕句:「商略前身是飛燕,玉肌無粟立黃昏。」也作「商量」。
3.醞釀。宋。姜夔點絳唇。燕雁無心〉詞:「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挂沧鳌干塘俊?。
《國語辭典》:時論(時論)  拼音:shí lùn
當時的輿論。唐。白居易牛僧孺監(jiān)察御史制〉:「訪諸時論,宜當朝選。」
《漢語大詞典》:論人(論人)
評論人。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后當成敗,若 河 決下流而東注?!?明 黃淳耀 《吾師錄·恕物》:“故曰論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不當於無過中求有過?!?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 中國 的論客,論事論人,向來是極苛酷的。”
選拔人才。論,通“ 掄 ”。墨子·所染:“故善為君者,勞於論人,而佚於治官。” 孫詒讓 間詁引 高誘 曰:“論猶擇也。”
《漢語大詞典》:鄉(xiāng)評(鄉(xiāng)評)
鄉(xiāng)里公眾的評論。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jù)。世說新語·言語“ 王武子 孫子荊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鄉(xiāng)人 王濟 ,豪俊公子,為本州大中正,訪問 宏 為鄉(xiāng)里品狀, 濟 曰:‘此人非鄉(xiāng)評所能名。吾自狀之曰:天才英特,亮拔不羣。’” 宋 陸游 《答廖主簿發(fā)解啟》:“伏惟某官文高藝圃,行著鄉(xiāng)評。” 清 閻爾梅 《村居雜詠》:“美人愁國色,君子慎鄉(xiāng)評?!?/div>
《漢語大詞典》:三語(三語)
(1). 晉 王衍 向 阮修 問 老 莊 與儒教異同, 修 以“將無同”三字答之,猶言該是相同吧。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以指應(yīng)對雋語。 唐 王維 《同崔傅答賢弟》詩:“更聞臺閣求三語,遙想風(fēng)流第一人?!?宋 蘇軾 《次韻道潛留別》:“異同更莫疑三語,物我終當付八還?!眳⒁姟?三語掾 ”。
(2).指 宋 趙鼎 評論 邵伯溫 的三句話。宋史·儒林傳二·邵伯溫:“ 趙鼎 少從 伯溫 游,及當相,乞行追録,始贈秘閣修撰,嘗表 伯溫 之墓曰:‘以學(xué)行起 元祐 ,以名節(jié)居 紹圣 ,以言廢於 崇寧 。’世以此三語盡 伯溫 出處云。”
《國語辭典》:三語掾(三語掾)  拼音:sān yǔ yuàn
掾,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晉太尉王衍問阮修儒家與道家的異同,阮答以「將無同」三字,語意模棱兩可,但卻得到太尉的賞識,被聘為幕僚,世人遂稱其為「三語掾」。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多用為幕府官員的贊美詞。唐。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官曹三語掾,國器萬尋楨?!顾?。蘇軾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江東三語掾?!?/div>
分類:王衍王戎
《漢語大詞典》:清論(清論)
(1).公正的評論,亦指公正的輿論。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清論所不能復(fù)制,繩黑所不能復(fù)彈?!?span id="urs0m7s" class="book">《北齊書·陳元康傳》:“﹝ 陳元康 ﹞受納金帛,不可勝紀,放責(zé)交易,徧于州郡,為清論所議。”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執(zhí)政在中書十餘年,無正言直諫聞於外,清論鄙之?!?br />(2).清雅的言談。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徐干》:“清論事究萬,美話信非一?!?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論?!?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后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聽清論,盡所欲言?!?br />(3).閑談,談天。 唐 韓翃 《題張逸人園林》詩:“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論閒陛坐夕陽?!?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朕嘗見儒人談兵,不過講之於樽俎硯席之間,於文字則引 孫 吳 ,述形勢皆閒暇清論可也。”
《漢語大詞典》:論才(論才)
評論文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及 陳思 論才,亦深排 孔璋 ?!?br />選拔人才。論,通“ 掄 ”。 宋 王安石 《詳定試卷》詩:“當時賜帛倡優(yōu)等,今日論才將相中?!?/div>
《漢語大詞典》:竊議(竊議)
私下議論;私自評論。《關(guān)尹子·九藥》:“人之有失,雖已受害於已失之后,久之竊議於未失之前。”《宋書·顏延之傳》:“若呻吟於墻室之內(nèi),喧囂於黨輩之間,竊議以迷寡聞,妲語以敵要説,是短算所出,而非長見所上?!?南朝 宋 顏延之 《又釋何衡陽書》:“足下連國云從,宏論風(fēng)行,吾幽生孤説,每獲竊議,此之不侔,事有固然?!?明 文徵明 《送侍御吳公還朝詩敘》:“而是非得失,往往竊議於下?!?/div>
《國語辭典》:譏評(譏評)  拼音:jī píng
譏諷批評。唐。韓愈送浮屠令縱西游序〉:「促席接膝,譏評文章。」《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雖互相譏評,然各有偏駁?!?/div>
《國語辭典》:詩話(詩話)  拼音:shī huà
1.以隨筆體裁評論詩句,或辨析詩法,或記載詩人事跡的書。如《滄浪詩話》。
2.宋人所撰有韻文及散文的小說。如《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
《國語辭典》:書后(書後)  拼音:shū hòu
文體名。寫在書本后面,對作品有所說明或評論的文章。性質(zhì)與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