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詩論(詩論)
有關詩歌的評論文章或創(chuàng)作理論方面的著作。《詩刊》1977年第10期:“ 何其芳 同志遵循 毛主席 的文藝思想,以自己的理論研究,為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繁榮,貢獻了許多很有見地的‘詩論’?!?/div>
《國語辭典》:理論(理論)  拼音:lǐ lùn
1.由實踐中歸納或由觀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說理或論點。
2.論事物之理,對實際或實踐而言。《北史。卷四四。列傳。崔亮》:「光韶博學強辯,尤好理論?!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0907' target='_blank'>鄭谷 〈故少師從翁隱巖別墅亂后榛蕪感舊愴懷遂有追紀〉詩:「理論知清越,生徒得李頻?!?br />3.據理爭論,講理?!缎咽篮阊?。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準備。不如竟到官司,與他理論?!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心中不覺暗暗動怒;只不便同他理論?!?br />4.理會、注意。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五三出:「如今盧府著忙,不暇理論到此事。」《英烈傳》第三一回:「那周顛日日也在帳中閑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論。」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你既是個女子,怎生不守閨門之訓,這繡鞋兒卻揣在郭華懷中,有何理論,從實招來?!?/div>
《國語辭典》:評書(評書)  拼音:píng shū
一種民間曲藝。是一種全靠嘴說的個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摺扇、一塊驚堂木將歷史演義和章回小說的故事,敘述得活龍活現(xiàn)。評書的場所,初在農村露天空地,后在茶館里。
《漢語大詞典》:晴暾
明亮的朝日。《花月痕》第五回評論:“此則日之出也,云之生也,晴暾炳曜,萬象畢露?!?/div>
《國語辭典》:史評(史評)  拼音:shǐ píng
1.針對歷史事件所作的評論文字。如賈誼過秦論、王夫之讀通鑒論等。
2.批評史書,對于史書的體例、結構、源流、取材、筆法等加以剖析評論的著作。如劉知幾的史通,章學誠的文史通義等。
《國語辭典》:政論(政論)  拼音:zhèng lùn
對政府施政措施及其得失的評論。
《漢語大詞典》:論駁(論駁,論駮)
亦作“ 論駮 ”。
(1).辯論駁正。三國志·魏志·王肅傳:“其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紀、輕重,凡百餘篇?!?唐 陸贄 《盧翰劉從一門下中書侍郎平章事制》:“今百度伊始,六府載張,論駮是非,不可以不審;宣揚憲令,不可以不明?!?span id="yvtfxqc"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國家倣 唐 舊制,分建三省,凡政令之失中,賞刑之非當,其在中書,則舍人得以封還,其在門下,則給事得以論駁?!?梁啟超 《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九章:“而近世諸國之學者所引申所論駁,亦皆以此為論理之中心?!?br />(2).評論辯駁的奏章。新唐書·齊澣傳:“論駁及誥詔皆援準古誼,朝廷大政必咨之,時號‘解事舍人’?!?/div>
《漢語大詞典》:鄉(xiāng)論(鄉(xiāng)論)
鄉(xiāng)里的評論。古代由鄉(xiāng)大夫考核評論,推舉人材。《禮記·王制》:“命鄉(xiāng)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span id="m6qskrj" class="book">《晉書·衛(wèi)瓘傳》:“鄉(xiāng)邑清議,不拘爵位,褒貶所加,足為勸勵,猶有鄉(xiāng)論餘風?!?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叛賊·隨僉事:“﹝ 穆來輔 ﹞與 隨 同戍, 隨 為鄉(xiāng)論所薄,上以其悖本,亦深恨之?!?/div>
《國語辭典》:風議(風議)  拼音:fèng yì
諷諫論議?!对娊洝P⊙?。北山》:「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div>
分類:議論
《國語辭典》:平議(平議)  拼音:píng yì
公平討論?!度龂?。卷一三。魏書。鐘繇華歆王朗傳。鐘繇》:「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議?!埂缎绿茣?。卷五六。刑法志》:「死罪,中書、門下五品以上及尚書等平議之?!?/div>
《漢語大詞典》:課第(課第)
(1).考核、評論等次。楚辭·招魂“與王趨 夢 兮課后先” 漢 王逸 注:“言己與 懷王 俱獵于 夢澤 之中,課第羣臣先至后至也。”
(2).謂考核政績并加敘次。 唐 權德輿 《奉送從叔赴任鄱陽序》:“況 番君 故地,理通下邑,其壤沃,其境清,惠和簡廉,可以游刃。異日 九江 之西上百里課第於有司者,其在叔父乎!” 唐 柳宗元 《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公則修《虞書》之考績,舉 漢 代之課第,處事詳諦,無依違故縱之敗,奉法端審,無隱忌峭刻之文?!?/div>
《國語辭典》:傳贊(傳贊)  拼音:zhuàn zàn
史家于傳記后所加的評論?!稌x書。卷九四。隱逸傳。郭文傳》:「寵葬之于所居之處而祭哭之,葛洪庾闡并為作傳贊,頌其美云。」
《漢語大詞典》:贊論(贊論)
亦作“讃論”。 贊和論均為文體名。 南朝 梁 蕭統(tǒng) 《〈文選〉序》:“若其讃論之綜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有因言語而可知者,有假讚論而自見者……然則才行、事跡、言語、讚論,凡此四者,皆不相須。若兼而畢書,則其費尤廣。”
猶論贊。史傳篇末所附作者的評論。《南齊書·高逸傳·臧榮緒》:“與友 關康之 沉深典素,追古著書,撰《晉史》十袠,贊論雖無逸才,亦足彌綸一代?!?清 方苞 《書韓退之〈平淮西碑〉后》:“碑記墓誌之有銘,猶史之贊論,義法創(chuàng)自 太史公 ?!?/div>
《國語辭典》:書評(書評)  拼音:shū píng
評論或介紹書籍的文章。如:「一篇好的書評要有公正客觀的立場,以供讀者購閱時參考?!?/div>
《國語辭典》:書品(書品)  拼音:shū pǐn
1.品評書法的著作。歷代以書品為名的著作極多,如南朝梁庾肩吾、明代楊慎均曾以書品為書名。
2.書法的造詣風格。唐。張又新 東林寺碑陰記:「北海守李公,文人之雄,書品之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