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子句
“從句”的舊稱(臺、港仍沿用至今)。在某些語言(如英語)它是復合句的一個成分,自有其主語和謂語,尤指其功用同名詞、形容詞或副詞者
COBOL語言中一個語句的一部分,用以說明一基本項的結構,分別對獨立的或成組的工作區(qū)暫存區(qū)給予初始值,或者重新定義由其他子句原來定義過的數據
《國語辭典》:前設(前設)  拼音:qián shè
語意學上指使用語句時某先決條件一定要為真,該語句的使用才算有意義。如「他懊悔買了車子」一句的前設是「他買了車子」。
《漢語大詞典》:盤硬(盤硬)
唐 韓愈 《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焙笠浴氨P硬”指語句新奇,不落窠臼。 陳衍 《知稼軒詩序》:“大略才富者喜其排奡,趣博者領其興會,即學焉不至,亦盤硬而不入於生澀,流宕而不落於淺俗?!?/div>
《漢語大詞典》:騷語(騷語)
詩詞的語句。泛指詩詞作品。 宋 許及之 《賀新郎》詞:“獨炷爐香薰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div>
分類:語句作品
《國語辭典》:字眼  拼音:zì yǎn
1.詩文中精要的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其用工有三:曰起結,曰句法,曰字眼。」《老殘游記》第一一回:「常云:『恩澤下于民。』這澤字不明明是個好字眼嗎?」
2.泛指字、詞?!都t樓夢》第六三回:「大家也學著叫名字,又叫錯了音韻,或忘了字眼。」《文明小史》第六○回:「單是那些外國書上的字眼,他肚子里就很不少?!?/div>
《國語辭典》:耦語(耦語)  拼音:ǒu yǔ
相對私語?!稘h書。卷一。高帝紀上》:「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耦語者棄市?!挂沧鳌概颊Z」。
《漢語大詞典》:平語(平語)
(1).謂不相對偶的語句。 宋 岳珂 桯史·湯岐公罷相:“ 洪文安 遵 在翰林苑當直,例作平語,諫官隨而擊之。”
(2).猶句末。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香山居士》《蔡寬夫詩話》:“ 楚 人發(fā)語之辭曰羌、曰蹇;平語之詞曰些,一經 屈 宋 采用,后世遂為佳句?!?/div>
分類:對偶語句
《漢語大詞典》:麗語(麗語)
(1).華美的語句。 宋 葉適 《虞夫人墓志銘》:“勁畫麗語,不學而能?!?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二:“及閲古文苑 宋玉 《舞賦》,所少十分之七,而中間精語,如‘華袿飛髾而雜纖羅’,大是麗語?!?br />(2).對偶的句子。 宋 蔡寬夫 《詩史》二一:“二公麗語頗多。如 惟演 《奉使涂中》云:‘雪意未成云著地,秋聲不斷鴈連天?!?/div>
《漢語大詞典》:隱言(隱言)
(1).冷僻的語句。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選部高等藍羅:“ 唐高祖 太宗 武德 貞觀 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選,后人滋多,判目近淺,乃採經籍古義僻書隱言以試之?!?br />(2).隱而不言。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八》:“然則容言非朝廷福,諱言反為朝廷福乎?直言非吾黨幸,隱言反為吾黨幸乎?”
《漢語大詞典》:雋句(雋句)
意味深長的語句。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自王公庶友,牽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顧,思同旅語。索郎,反語為桑落也,更為籍徵之雋句,中書之英談?!?清 戴名世 《吳文煒傳》:“﹝ 吳 ﹞時時行吟道中,其有所得名章雋句,即為人誦之?!?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易安 雋句也?!?/div>
《國語辭典》:念咒  拼音:niàn zhòu
持誦咒語?!度龂萘x》第九○回:「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搖蒂鐘,頃刻之間,狂風大作。」《西游記》第二七回:「手中捻訣,口里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也作「念咒」。
《國語辭典》:念咒(唸咒)  拼音:niàn zhòu
持誦咒語。如:「那法師念咒之后,瞬間昏天暗地,天搖地動?!挂沧鳌改钪洹?。
《漢語大詞典》:重句
重復的語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熔裁:“二意兩出,義之駢枝也;同辭重句,文之肬贅也?!?/div>
分類:重復語句
《國語辭典》:層遞(層遞)  拼音:céng dì
凡兩個以上的事物,有大小輕重等比例,依次序層層遞進的修辭法,稱為「層遞」。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國語辭典》:抽簽(抽籤)  拼音:chōu qiān
1.在神廟中抽取竹簽以卜吉兇?!锻ㄋ壮Q允枳C。鬼神。抽簽》引《幸蜀記》:「王衍禱張惡子廟,抽簽得逆天者殃四字?!?br />2.遇事難以解決或分配時,做暗號在幾個紙團上,每人抽取一個來決定。如:「經過抽簽,這項任務決定派他執(zhí)行。」也稱為「拈鬮」。
3.一種賭博游戲。
《漢語大詞典》:單語(單語)
(1).只語,一句話。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先圣昔賢之單語片言,固非頑鈍無恥者所可藉以藏身也?!?br />(2).非對偶的語句,散體語句。 章炳麟 《文學總略》:“ 阮元 之徒,猥謂儷語為文,單語為筆, 任昉 、 徐陵 所作可云非儷語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