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8,分1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何止
何苦
云爾
也者
何極
孰若
會當
也已
且夫
何待
何取
其諸
也夫
曷若
豈肯
《國語辭典》:何止  拼音:hé zhǐ
哪里只有。反問語氣,表示不僅是。如:「如果此地能順利開發(fā),受益的何止當?shù)鼐用??」《紅樓夢》第六四回:「是日,喪儀炫耀,賓客如云,自鐵檻寺至寧府,夾路看的何止數(shù)萬人?!?/div>
《國語辭典》:何苦  拼音:hé kǔ
何必自尋苦惱。反問語氣,表示不值得、不需要?!都t樓夢》第七二回:「我又不是管事的人,何苦我壞你名聲?」
《國語辭典》:云爾(云爾)  拼音:yún ěr
語末助詞,表如此而已的意思。《論語。述而》:「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div>
《漢語大詞典》:也者
(1).語氣助詞。表提示。《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宋 蘇舜欽 《上孫沖諫議書》:“夫道也者;性也,三皇之治也;德也者:復性者也,二帝之跡也?!?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二》:“也者,卜筮之史也。” 魯迅 《花邊文學·未來的光榮》:“有些所謂文學家也者,也得找尋些奇特的、色情的東西,去給他們的主顧滿足?!?br />(2).語氣助詞。表疑問。《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語氣助詞。表擬度。 清 戴名世 《郭生詩序》:“然生不汲汲求士之知,荒丘絶壑,若將終身也者?!?/div>
《國語辭典》:何極(何極)  拼音:hé jí
那里有窮盡的時候。反問語氣,表示無窮無盡?!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士感知己,懷此何極?!鼓铣R。謝朓 玉階怨詩:「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國語辭典》:孰若  拼音:shú ruò
疑問語氣詞。詢問二者相比,何者優(yōu)劣。唐。沈既濟《任氏傳》:「崟姻族廣茂,且夙從逸游,多識美麗。乃問曰:『孰若某美?』」
《漢語大詞典》:會當(會當)
該當;當須。含有將然的語氣。《藝文類聚》卷五四引 三國 魏 丁儀 《刑禮論》:“會當先別男女,定夫婦,分土地,班食物,此先以禮也?!?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guī)箴:“﹝ 桓道恭 ﹞常自帶絳綿繩,箸腰中, 玄 問此何為?答曰:‘公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也?!?宋 楊萬里 《古路》詩:“會當揮蝥弧,一笑封鯨鯢?!?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復紛紜,會當犧牲老屋。”
《漢語大詞典》:也已
(1).語氣助詞。表肯定。左傳·僖公三十年:“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宋 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俠女:“請更寄語:再復爾,是不欲生也已!”
(2).語氣助詞。表感嘆。 宋 曾鞏 《江都縣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可哀也已!其可哀也已!” 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一》:“ 元 , 石明三 ,一日而殺五虎,可謂蓋代神力也已!”
《國語辭典》:且夫  拼音:qiě fú
承接連詞,表示更進一層。《禮記。樂記》:「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文選。賈誼。過秦論》:「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漢語大詞典》:何待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須、用不著。 蕭三 《血書》詩:“只聽說,你工作努力,你常常站在斗爭的最前線。這何待說?你已久是鋼鐵煉成的戰(zhàn)斗員?!?/div>
《漢語大詞典》:何取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足稱許。 宋 秦觀 《王儉論》:“至于該洽經(jīng)史,明習故事,工詞令,妙威儀,動為名流之所稱,所謂一時之美,一日之長,夸污世而矯流俗者也,君子何取焉?”
《漢語大詞典》:其諸(其諸)
猶或者。表示測度的語氣。論語·學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上變古易常,應是而有天災,其諸則宜於此焉變矣?!?清 惲敬 《散季敦說》:“若是,則 宜生 何以二名?其諸初氏 散宜 ,子孫去‘宜’氏 散 歟?抑 散 與 散宜 為二氏歟?”
《漢語大詞典》:也夫
語氣助詞。表感嘆。國語·晉語五:“ 靡筓 之役, 郤獻子 見, 公 曰:‘子之力也夫!’” 宋 歐陽修 《讀李翱文》:“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義犬:“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魯迅 《花邊文學·刀式辯》:“文學家看小說,并且豫備抄襲的,可謂關系密切的了,而且如此粗心,豈不可嘆也夫!”
《漢語大詞典》:曷若
(1).什么樣;怎樣。晏子春秋·問上十六:“君子常行曷若?”荀子·強國:“如是則 齊 必斷而為四,三國若假城然耳,必為天下大笑,曷若?” 楊倞 注:“天下必笑其無謀滅亡,問以為何如也?!?br />(2).何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后漢書·班固傳下》:“ 太液 昆明 ,鳥獸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唐 柳宗元 《劉叟傳》:“是故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備?!?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曷若度土地之宜,權歲入之數(shù),酌轉般之法,而通融乎其間?!?/div>
《漢語大詞典》:豈肯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肯”例如:既然是你先動了手,我豈肯與你善罷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