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親賢(親賢)  拼音:qīn xián
親近賢人?!抖Y記。表記》:「今父之親子也,親賢而下無能?!埂犊鬃蛹艺Z。卷一。王言解》:「上親賢則下?lián)裼?,上好德則下不隱?!?/div>
《漢語大詞典》:九子
(1).尾宿九星。史記·天官書:“ 尾 為九子?!?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云:“屬后宮場,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 尾 有九星也。”晉書·天文志上:“ 尾 亦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則后宮有敍,多子孫。”
(2).九個兒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 堯 聞其賢……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34' target='_blank'>《楚辭·天問》:“ 女岐 無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無夫而生九子?!?漢 焦贛 《易林·乾之蠱》:“ 彭祖 九子,據(jù)德不殆?!?宋 蘇軾 《次韻劉景文送錢蒙仲》:“送盡青云九子,歸去扁舟五湖?!?br />(3).指 堯 的九位賢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績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勛著?!眳⒁姟?九職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廬山》詩:“靜得 八公 侶,雄臨 九子 尊。” 宋 徐鉉 《奉使九華山中途遇青陽薛郎中》詩:“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橋 上坐多時?!?br />(5).墨名。?;橛?。《初學(xué)記》卷二一引 鄭氏 《婚禮謁文贊》:“九子之墨,藏于松煙,本性長生,子孫圖邊。”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晉 陸云 《與兄書》:“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義?!?br />(6).槍名。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辰州》:“那時候的槍名有下列數(shù)種:單響,九子,五子?!?/div>
《漢語大詞典》:九職(九職)
(1). 堯 設(shè)置的九種官職。 漢 劉向 說苑·君道:“當 堯 之時, 舜 為司徒, 契 為司馬, 禹 為司空, 后稷 為田疇, 夔 為樂正, 倕 為工師, 伯夷 為秩宗, 皋陶 為大理, 益 掌敺禽…… 堯 知九職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
(2). 周 時的九種職業(yè)。周禮·天官·大宰:“﹝ 周 ﹞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nóng),生九穀;二曰園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四曰藪牧,養(yǎng)蕃鳥獸;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賈,阜通貨賄;七曰嬪婦,化治絲枲;八曰臣妾,聚歛疏材;九曰閒民,無常職,轉(zhuǎn)移執(zhí)事。” 唐 杜佑 通典·食貨三:“ 周 知其萬民眾寡之數(shù),乃分九職焉。九職既分,則劬勞者可見,勤惰者可聞也。”
《漢語大詞典》:方叔
周宣王 時賢臣。《詩·小雅·采芑》:“顯允 方叔 ,征伐 玁狁 , 蠻荊 來威?!?鄭玄 箋:“ 方叔 先與 吉甫 征伐 玁狁 ,今特往伐 蠻荊 ,皆使來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以 方叔 、 邵虎 之臣,鎮(zhèn)衛(wèi)四境,為國爪牙者,可謂當矣?!?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緝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div>
《漢語大詞典》:元凱(元凱)
亦作“ 元愷 ”。
(1).“八元八凱”的省稱。傳說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稱為八元; 高陽氏 有才子八人,稱為八愷。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舜 舉之于 堯 ,皆以政教稱美。見左傳·文公十八年。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濟濟偉彥,元凱之倫也?!?南朝 宋 劉孝標 《辯命論》:“ 重華 立而元凱升, 辛受 生而 飛廉 進。” 宋 王安石 《推命對》:“ 堯 舜 之世,元凱用而四兇殛,是天人之道合也。” 清 侯方域 《朋黨論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必與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br />(2).泛指賢臣、才士。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是以同否則元凱與斗筲無殊,并任則騄騏與駑駘不異?!?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高謙之傳》:“陛下一日萬機,事難周覽,元凱結(jié)舌,莫肯明言。”
《國語辭典》:巫咸  拼音:wū xián
神話傳說中的神巫:(1)黃帝時的神巫?!短接[。卷七九?;释醪克摹|S帝軒轅氏》:「昔黃神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zhàn),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弧?2)唐堯時的神巫?!短接[。卷七二一。方術(shù)部。醫(yī)一》:「巫咸,堯臣也,以鴻術(shù)為帝堯之醫(yī)?!?3)殷中宗時的神巫?!冻o。屈原。離騷》漢。王逸。注:「巫咸,古神巫也,當殷中宗之世?!?/div>
《漢語大詞典》:鸞鵠(鸞鵠)
鸞與鵠。比喻賢臣。 唐 鮑君徽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應(yīng)制》:“玉筵鸞鵠集,仙管鳳皇調(diào)。” 元 虞集 《賦壺洲》:“魚龍夜護黃金鼎,鸞鵠晨朝紫綺裘?!?/div>
分類:賢臣
《漢語大詞典》:方召
亦作“ 方邵 ”。 西周 時助 宣王 中興之賢臣 方叔 與 召虎 的并稱。后借指國之重臣。宋書·王鎮(zhèn)惡傳:“﹝ 鎮(zhèn)惡 ﹞實捍城所寄,國之 方 邵 也?!?隋 盧思道 《勞生論》:“ 方 邵 重臣,外揚武節(jié)?!?唐 李華 《盧中郎齋居記》:“廟堂有風力之臣,征鎮(zhèn)皆 方 召 之老。”舊唐書·太宗紀上:“ 周宣 驅(qū)馳 方 召 ,亦能制勝 太原 。”
《國語辭典》:咎繇  拼音:gāo yáo
人名。傳說為舜的臣子,為人正直,掌管刑獄,是中國法典的創(chuàng)始人。《楚辭。屈原。九章。惜誦》:「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挂沧鳌妇烫铡?、「皋陶」。
分類:皋陶賢臣
《漢語大詞典》:三良
(1).三賢臣。指 秦穆公 時的 奄息 、 仲行 、 鍼虎 。詩·秦風·黃鳥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 穆公 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毛 傳:“三良,三善臣也。謂 奄息 、 仲行 、 鍼虎 也?!?span id="2a729rv" class="book">《史記·蒙恬列傳》:“昔者 秦穆公 殺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昔三良殉 秦 ,百夫莫贖?!?宋 蘇轍 《和子瞻鳳翔八觀·秦穆公墓》詩:“三良百夫特,豈為無益死?”
(2).三賢臣。指 春秋 時 鄭國 的 叔詹 、 堵叔 、 師叔 。左傳·僖公七年:“ 鄭 有 叔詹 、 堵叔 、 師叔 三良為政,未可間也。”
(3).三賢臣。指 晉 時的 王導(dǎo) 、 郄鑒 、 庾亮 。晉書·陸玩?zhèn)?/a>》:“尋而 王導(dǎo) 、 郄鑒 、 庾亮 相繼而薨,朝野咸以為三良既沒,國家殄瘁。以 玩 有德望,乃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
《漢語大詞典》:五賢(五賢)
(1).五位賢臣。指 春秋 晉文公 之臣 狐偃 、 趙衰 、 顛頡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晉 劉琨 《重贈盧諶》詩:“ 鴻門 賴 留侯 , 重耳 任五賢?!?br />(2).五位賢臣。指 宋 王十朋 、 馮方 、 胡憲 、 查籥 、 李浩 。宋史·王十朋傳:“ 秦檜 久塞言路,至是 十朋 與 馮方 、 胡憲 、 查籥 、 李浩 相繼論事,太學(xué)生為《五賢詩》述其事?!?br />(3).謂五個方面勝于人。國語·晉語九:“ 瑤 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蓺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彊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 漢 徐干 中論·務(wù)本:“昔 路豐 、 舒晉 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賢而以不仁之故也?!?/div>
《漢語大詞典》:夔契
亦作“ 夔卨 ”。 帝 舜 二賢臣之名。 夔 典樂, 契 為司徒。 唐 白居易 《聞李尚書拜相因以長句寄賀微之》:“ 夔 卨 定求才濟世, 張 雷 應(yīng)辯氣衝天?!?宋 蘇轍 《西掖告詞·富弼贈太師》:“ 慶歷 之盛,朝多偉人,維 范 與 富 ,才業(yè)名位,實相先后,海內(nèi)稱誦,見於聲詩,比之 夔 契 ?!?/div>
《國語辭典》:彭咸  拼音:péng xián
人名。殷的賢臣,諫君不從,投水而死。見《楚辭。離騷》漢。王逸。注。
《漢語大詞典》:食蘋
(1).亦作“ 食萍 ”、“ 食蓱 ”。指天子宴群臣嘉賓。亦指參加天子宴賢臣的宴會。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自從食蓱來,唯見今日美。”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信凱讌之在藻,知和樂於食蘋?!?span id="bcialcx" class="book">《藝文類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元帝 《荊州放生亭碑》:“故知魚鳥一觀,俱在好生,欲使金牀之鴈,更及 衡陽 之侶;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隋 江總 《勞酒賦》:“乃遵執(zhí)爵之典,爰降食蘋之讌?!?br />(2).比喻秉志高潔,不慕爵祿。 南朝 宋 鮑照 《與伍侍郎別詩》:“民生如野鹿,知愛不知命……傷我慕類心,感爾食蘋性。”
《漢語大詞典》:五就
(1).五匝。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zhí)鎮(zhèn)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鄭玄 注:“五就,五帀也。”
(2).《孟子·告子下》:“五就 湯 ,五就 桀 者, 伊尹 也?!?趙岐 注:“ 伊尹 為 湯 見貢於 桀 ,不用,而歸 湯 。 湯 復(fù)貢之,如是者五。思濟民,冀得施行其道也?!蔽寰?,五次歸于。后因以借指辛勞治國的賢臣。陳書·后主紀:“但空勞宵夢,屢勤史卜,五就莫來,八能不至?!?/div>
《漢語大詞典》:方虎
方叔 、 召虎 的并稱。為 周宣王 時賢臣,有中興之功。文選·揚雄〈趙充國頌〉:“昔 周 之 宣 ,有 方 有 虎 ,詩人歌功,乃列于《雅》?!?張銑 注:“ 方 ,謂 周 卿士 方叔 也。 虎 , 召穆 公名。詩·小雅云:‘ 方叔 涖止,其車三千。’詩·大雅云:‘王命 召虎 ,式辟四方?!榔溆兄信d之功。” 王闿運 《哀江南賦》:“惟圣人之紹興,軼啟丁而嗣主,德希盛於 黃 農(nóng) ,賢夢求於 方 虎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