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2詞典 1分類詞匯 181
《國語辭典》:器重  拼音:qì zhòng
重視其才能?!稌x書。卷八○。王羲之傳》:「深為從伯敦、導(dǎo)所器重?!埂痘ㄔ潞邸返谒幕兀骸傅靡詫;I各道軍餉,此皆韓荷生一力贊成,經(jīng)略所以十分器重?!?/div>
《國語辭典》:樸拙(樸拙)  拼音:pú zhuó
樸實坦率,不曲意奉迎別人?!端问贰>砣?。蘇軾傳》:「近歲樸拙之人愈少,巧進之士益多?!?/div>
《漢語大詞典》:大樸(大樸)
大樸(dà pǔ):謂原始質(zhì)樸的大道。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xué)論》:“昔鴻荒之世,大樸未虧,君無文於上,民無競於下;物全理順,莫不自得?!?唐 陸龜蒙 《讀〈陰符經(jīng)〉寄鹿門子》詩:“祗為讀此書,大樸難久存。” 宋 葉適 《〈謝景思集〉序》:“撥棄組繡,考擊金石,洗削纖巧,完補大樸。”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銘》:“嗚呼!大樸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眳⒁姟按髽悖╰ài pǔ)”。
大樸(tài pǔ):謂原始質(zhì)樸之大道。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大樸既虧,則高尚之標顯?!?劉良 注:“大樸,大道也。”一本作“ 太樸 ”。 宋 蘇軾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敗。”
《國語辭典》:雅素  拼音:yǎ sù
1.平生、平素。《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考跡雅素,審知白黑?!?br />2.故舊之交?!稘h書。卷八一。張禹傳》:「君何疑而數(shù)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
3.恬淡的節(jié)操?!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增修雅素以命下國,逡儉隆約以矯世俗?!?/div>
《漢語大詞典》:返樸(返樸)
謂還其原始的淳樸狀態(tài)。 元 揭傒斯 《贈陳尊師歸江東》詩:“永言歸山中,返樸從所如。”
歸于質(zhì)樸。 唐 薛能 《升平詞》之十:“文章惟返樸,戈甲盡生塵?!?/div>
《漢語大詞典》:頑然(頑然)
(1).愚鈍無知貌。 唐 韓愈 《答張籍書》:“頑然不入者,親以言諭之。” 清 戴名世 《〈困學(xué)集〉自序》:“況余才質(zhì)魯鈍,頑然無所得於心?!?br />(2).自然質(zhì)樸貌。 明 袁宏道 《與陶石簣書》:“ 西山 若無諸大梵剎,便頑然一岡矣。”
(3).頑固而不知變通貌。 梁啟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敬告政府諸公》:“昔 日本 當 明治 十一二年以后,人民之要求國會者風起水涌,其政府頑然不動。”
《漢語大詞典》:太樸(太樸)
謂原始質(zhì)樸的大道。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正如雷尊象鼎,雖丹碧爛然,而太樸渾淪之氣,非鬼工匠手所能擬議?!眳⒁姟?大樸 ”。
見“ 大3樸 ”。
《漢語大詞典》:大樸(大樸)
大樸(dà pǔ):謂原始質(zhì)樸的大道。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xué)論》:“昔鴻荒之世,大樸未虧,君無文於上,民無競於下;物全理順,莫不自得。” 唐 陸龜蒙 《讀〈陰符經(jīng)〉寄鹿門子》詩:“祗為讀此書,大樸難久存?!?宋 葉適 《〈謝景思集〉序》:“撥棄組繡,考擊金石,洗削纖巧,完補大樸?!?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銘》:“嗚呼!大樸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眳⒁姟按髽悖╰ài pǔ)”。
大樸(tài pǔ):謂原始質(zhì)樸之大道。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大樸既虧,則高尚之標顯。” 劉良 注:“大樸,大道也?!币槐咀鳌?太樸 ”。 宋 蘇軾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敗?!?/div>
《國語辭典》:樸野  拼音:pú yě
質(zhì)樸不諳禮儀?!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六:「林斷事看那井慶是個樸野之人,不像惡人?!?/div>
《國語辭典》:樸野(樸野)  拼音:pú yě
質(zhì)樸而不懂禮節(jié)?!豆茏?。小匡》:「是故農(nóng)之子常為農(nóng),樸野而不慝?!挂沧鳌笜惚伞埂?/div>
《國語辭典》:質(zhì)實(質(zhì)實)  拼音:zhí shí
樸實敦厚不浮華。清。李炤〈儉訓(xùn)〉:「每見閭閻之中,其父兄古樸質(zhì)實,足以自給?!?/div>
《國語辭典》:淳和  拼音:chún hé
純樸溫和?!逗鬂h書。卷五六。種皓傳》:「伏見故處士種岱,淳和達理,耽悅詩書,富貴不能回其慮,萬物不能擾其心。」《北史。卷二二。長孫道生傳》:「明帝以覽性質(zhì)淳和,堪為師表?!?/div>
《國語辭典》:樸茂  拼音:pú mào
質(zhì)樸敦厚?!端问贰>硪晃迤?。選舉志三》:「士有純明樸茂之美,而無教學(xué)養(yǎng)成之法,使與不肖并進,則夫懿德敏行,何以見焉?」
《國語辭典》:樸實(樸實)  拼音:pú shí
質(zhì)樸誠實。《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吳山生來聰俊,粗知禮義,干事樸實,不好花哄,因此防御不慮他在外邊閒理會?!埂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复碎g人果是樸實。果有此山此洞。」
《國語辭典》:樸實(樸實)  拼音:pú shi
質(zhì)樸誠實。元。呂止庵〈風入松。半生花柳套。離亭宴歇指煞〉:「我著片無忝和樸實心,博伊家做怪膽?!?/div>
《漢語大詞典》:質(zhì)厚(質(zhì)厚)
質(zhì)樸敦厚。后漢書·吳漢傳:“ 漢 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 韓魏 公為墓誌,載 仁廟 語,即云如 歐陽 某何處得來,不加文飾,有以見 仁祖 質(zhì)厚之言,如此得直述之體也?!?清 姚鼐 《〈新修宿遷縣志〉序》:“其風土質(zhì)厚?!?/div>
《漢語大詞典》:枯淡
(1).指樸素淡泊的生活。 宋 黃庭堅 《謝榮緒割獐見貽》詩之二:“二十餘年枯淡過,病來筯下劇甘肥?!?span id="1fztkzr" class="book">《宋史·儒林傳六·鄭樵》:“平生甘枯淡,樂施與?!?span id="7jbshd6" class="book">《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diào)琴娘》:“他今在空門枯淡,必有恨我之意?!?郁達夫 《和劉大杰〈秋興〉》:“舊夢豪華已化煙,漸趨枯淡入中年?!?br />(2).質(zhì)樸平淡。多指詩文風格。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五柳先生下》:“予觀古今詩人,惟 韋蘇州 得其清閑,尚不得其枯淡?!?清 黃宗羲 《〈呂勝千詩集〉題辭》:“古者才人逸士,或寄傲於山川,或移情於花鳥。向使逐物而流,中藏汨然,其詩必中邊枯淡?!?林紓 《國朝文序》:“經(jīng)生之文樸,往往流入於枯淡;史家之文,則又隳突恣肆,無復(fù)規(guī)檢:二者均不足以明道?!?/div>
《漢語大詞典》:樸略(樸略)
質(zhì)樸鄙野。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夫上古之世,人惟樸略,言語難曉,訓(xùn)釋方通?!?前蜀 貫休 《經(jīng)曠禪師院》詩:“真貌枯槁言樸略,衲衣爛黑燒岳痕?!?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建都:“ 秦 漢 之時, 關(guān)中 風氣會聚,田野開闢,人物殷盛; 吳 楚 方脫蠻夷之號,風氣樸略?!?br />質(zhì)樸鄙野;質(zhì)樸簡約。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伏羲 鱗身, 女蝸 蛇軀,鴻荒樸略,厥狀睢盱。” 張載 注:“樸,質(zhì)也。略,野略也?!?唐 柳宗元 《為文武百官請復(fù)尊號表》:“質(zhì)而不華,則樸略而固?!?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 黨進 ﹞忽仰面瞻圣容,厲聲曰:‘臣聞上古其風樸略,愿官家好將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