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身后名
 
身后功名
 
身后虛名
 
生前一杯酒
 
生前杯
 
不如杯酒
 
張翰杯
 
張翰酒
 
季鷹杯
 
張翰一杯酒
 
張翰一杯
 
虛名何與身前后

相關(guān)人物
張翰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39~
張季鷹縱任不拘,時(shí)人號為江東步兵?;蛑^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shí),獨(dú)不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shí)一杯酒!」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張翰〉~2384~
翰任心自適,不求當(dāng)世?;蛑^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shí),獨(dú)不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shí)一杯酒?!箷r(shí)人貴其曠達(dá)。性至孝,遭母憂,哀毀過禮。年五十七卒。其文筆數(shù)十篇行于世。

簡釋

季鷹杯:喻為人曠達(dá)。唐高適《酬裴員外以詩代書》:“辛酸陳候誄,嘆息季鷹杯’”


《國語辭典》:身后(身後)  拼音:shēn hòu
1.死后。晉。陸機(jī)〈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埂段拿餍∈贰返诹鸹兀骸嘎犝f蕘翁遺物,身后全歸汪氏。」
2.身體的背后。如:「小心身后有人偷襲?!?/div>
分類:身后死后
《國語辭典》:身后事(身后事)  拼音:shēn hòu shì
死后的事情。多指喪事而言。如:「他在臺(tái)舉目無親,一切身后事,就多偏勞你了?!?/div>
分類:喪事
《國語辭典》:身后蕭條(身后蕭條)  拼音:shēn hòu xiāo tiáo
死后景況凄涼,沒有遺下產(chǎn)業(yè)或子女。如:「他老來多病,花光積蓄,身后蕭條,非常凄慘?!?/div>
《國語辭典》:遺事(遺事)  拼音:yí shì
前代或先人流傳下來的事跡。唐。皮日休 南陽潤卿將歸雷平因而有贈(zèng)詩:「竹屏風(fēng)扇抄遺事,柘步輿竿系隱書。」
《國語辭典》:后事(後事)  拼音:hòu shì
1.將來的事?!蹲髠鳌U压辍罚骸鸽m有后事,晉勿與知可也?!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呕兀骸覆恢笫氯绾??且聽下回分解?!?br />2.作戰(zhàn)時(shí)后方的事。《晉書。卷四三。山濤傳》:「帝謂濤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弧?br />3.死后的事。像裝殮、棺槨、殯葬等?!度龂萘x》第二回:「中平六年,夏四月,靈帝病篤,召大將軍何進(jìn)入宮,商議后事?!埂都t樓夢》第二五回:「合家人口無不心慌,都說沒指望了,忙著將他二人的后事都治備下了?!?/div>
《漢語大詞典》:后名(後名)
身后聲名。后漢書·崔駰傳:“時(shí)人或譏其太玄靜,將以后名失實(shí)?!?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沔水:“山下潭中有 杜元?jiǎng)P 碑, 元?jiǎng)P 好尚后名,作兩碑,并述己功?!?span id="zhegias" class="book">《南齊書·王思遠(yuǎn)傳》:“﹝ 思遠(yuǎn) ﹞謂 晏 曰:‘兄荷 世祖 厚恩,今一旦贊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權(quán)計(jì)相須,未知兄將來何以自立。若及此引決,猶可不失后名?!?/div>
分類:身后聲名
《漢語大詞典》:遺榮(遺榮)
(1).謂拋棄榮華富貴;超脫塵世。 晉 張協(xié) 《詠史》:“達(dá)人知止足,遺榮忽如無?!?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狀》:“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輝而輕紱冕,遺榮養(yǎng)素,恬淡如也。” 清 錢柏齡 《酬朱穆公天臺(tái)見懷四韻》:“遠(yuǎn)媿遺榮客,深居 桐柏山 ?!?br />(2).指身后之榮譽(yù)。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 吳王 不自殺, 越王 復(fù)使謂曰:‘何王之忍辱厚恥也。世無萬歲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遺榮,何必使吾師眾加刃於王。’”《宋書·范曄傳》:“恩非望始,沒有遺榮,終古以來,未有斯比?!?唐 張說 《贈(zèng)陳州刺史義陽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沒受遺榮。”
(3).猶殘花。 明 劉基 《題錢舜舉折枝山茶》詩:“歲暮寒氣結(jié),百卉無遺榮。懿此獨(dú)不凋,方冬燁紅英。”
《漢語大詞典》:追賁(追賁)
舊指身后追加恩榮。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元年:“癸酉,貴妃 張氏 薨……宜有以追賁之?!?/div>
《漢語大詞典》:余思(餘思)
(1).事后或身后留下來的思念。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綴去者,謂綴己之繫言,使有餘思也?!?br />(2).指思念前人、前事。后漢書·劉玄傳論:“ 漢 起,驅(qū)輕黠烏合之眾,不當(dāng)天下萬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書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頓顙,爭受職命。非唯 漢 人餘思,固亦幾運(yùn)之會(huì)也。”
(3).傳留后世的思想情致。 唐 樊宗師 《絳守居園池記》:“ 絳 即 東雍 ,為守理所,稟參實(shí)沉分,氣蓄兩河潤,有 陶唐 冀 遺風(fēng)餘思?!?宋 曾鞏 《墨池記》:“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餘思,被於來世者如何哉!” 清 吳敏樹 《與梅伯言先生書》:“徒以氣力雄長閭伍之間耳,則及其死也,固無流風(fēng)餘思之存焉?!?/div>
《漢語大詞典》:遺思(遺思)
(1).猶懷念。 漢 秦嘉 《留郡贈(zèng)婦》詩之三:“何用敍我心,遺思致款誠?!?漢 劉楨 《公燕》詩:“遺思在玄夜,相與復(fù)翱翔?!?晉 陸機(jī) 《赴洛道中作》詩之一:“永嘆遵北渚,遺思結(jié)南津?!?br />(2).謂死者身后人們對他的懷念。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挽詞》之三:“里社當(dāng)存祀,邦人定立碑。還同 羊叔子 ,罷市見遺思。” 元 袁桷 《憶昔》詩之二:“《凱風(fēng)》有遺思,愿言繼餘芳?!?明 張居正 《恭述祖德》詩:“太平十八祀,萬姓有遺思。”
(3).指死者留下令人懷念之物。《宋書·黃回傳》:“先朝御服,猶有二輿,弓劍遺思,尚在車府?!?br />(4).猶留意。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邊垂為憂,忿葭萌之不柔,未遑於論都而遺思 廱州 也?!?李賢 注:“遺猶留也?!?/div>
《漢語大詞典》:托后(託後)
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繼帝位或繼承職權(quán),輔佐大政。《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不然,空使謗議上及山陵,下流后世,遠(yuǎn)聞百蠻,近布海內(nèi),甚非先帝託后之意也?!?span id="yb10ioq" class="book">《后漢書·劉表傳》:“及 表 病甚, 琦 歸省疾,素慈孝, 允 等恐其見 表 而父子相感,更有託后之意。”三國志·魏志·徐宣傳:“ 高祖 用 陳平 之智而託后於 周勃 也?!?/div>
《國語辭典》:遺囑(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遺言。人在生前或臨終囑咐處理后事的言辭。如:「國父遺囑」。也稱為「遺言」。
2.預(yù)先處置身后事務(wù)或財(cái)產(chǎn)的文書,單獨(dú)表示意思的行為,至死后方發(fā)生效力者,稱為「遺囑」。
《漢語大詞典》:追命
(1).舊指身后由朝廷授予某種封賜。左傳·昭公七年:“ 衛(wèi) 齊惡 告喪于 周 ,且請命。王使 郕簡公 如 衛(wèi) 弔,且追命 襄公 ?!?唐 白居易 《李愬贈(zèng)太尉制》:“欽我追命,可贈(zèng)太尉?!?宋 王安石 《參知政事歐陽修曾祖某贈(zèng)某官》:“本朝追命之禮,亦從其子孫名數(shù)之卑尊。”
(2).后來命名;補(bǔ)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史:“由是言之,則所謂中元、后元者,豈亦后來之追命乎?宜其無所諱避也?!?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史:“自 元鼎 以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
(3).勾命;索命。宋史·職官志三:“應(yīng)詔獄及案劾命官,追命姦盜,以程督之。”《石點(diǎn)頭·貪婪漢六院賣風(fēng)流》:“這捕人乃森羅殿前的追命鬼,心腸比鋼鐵還硬?!?清 蒲松齡 《灌仲孺論》:“其真英魂為厲,尚能追命於九泉耶?”
《漢語大詞典》:遺封(遺封)
(1).身后的封賜。 三國 吳 韋昭 《秋風(fēng)》詩:“身逸獲高賞,身沒有遺封?!?宋 沈文通 《內(nèi)東頭供奉官廖浩然可內(nèi)殿崇班》:“今爾考不幸,乃有遺封以爾為請?!?br />(2).指前人留下的封賜。 明 何景明 《述歸賦》:“ 有申氏 之遺封兮,吾顯祖乃肇家。”
(3).前人墳?zāi)埂?span id="6z6rtqs" class="book">《梁書·沈約傳》:“余世德之所君,仰遺封而掩淚。” 明 劉基 《望武夷山作》詩:“緬懷 紫陽子 ,千載誰與同。瓊佩邈煙霧,石函閟遺封。” 清 黃景仁 《英布墓》詩:“ 淮南 尚有遺封在,寂寞誰為弔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