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口齒(口齒)  拼音:kǒu chǐ
1.口和齒?!逗鬂h書。卷二四。馬援傳》:「臣謹依儀氏羈,中帛氏口齒,謝氏唇鬐,丁氏身中,備此數(shù)家骨相以為法?!?br />2.歌唱、說話、讀書時的咬字發(fā)音。如:「口齒不清」?!都t樓夢》第五四回:「不過聽我們一個發(fā)脫口齒,再聽一個喉嚨罷了?!?br />3.言語、談吐。指說話的本領。如:「口齒伶俐」。《紅樓夢》第六八回:「你又沒才干,又沒口齒,鋸了嘴子的葫蘆,就只會一味瞎小心,圖賢良的名兒?!?br />4.牲口的年齡。
《漢語大詞典》:詵桂(詵桂)
喻練達能干的官吏。 唐 杜牧 《洛下送張曼容赴上黨召》詩:“七葉 漢 貂真密近,一枝 詵 桂亦徒然。”參見“ 詵枝 ”。
《漢語大詞典》:詵枝(詵枝)
晉書·郤詵傳:“﹝ 詵 ﹞累遷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東堂會送,問 詵 曰:‘卿自以為何如?’ 詵 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因以“詵枝”為頌揚政績卓著者之典。 唐 羅隱 《寄大理寺徐郎中》詩:“事雖亡顯報,理合有陰功。官序 詵 枝老,幽塵 范 甑空?!?雍文華 校輯:“《英華》、全唐詩詩末注云:‘ 證圣 中, 徐有功 為大理少卿,執(zhí)法平恕, 鹿城 主簿 潘好禮 論以美之也?!?/div>
《國語辭典》:口才辨給(口才辨給)  拼音:kǒu cái biàn jǐ
形容一個人反應快、表達能力強,話鋒可隨機而變。如:「要當一位好的候選人,口才辨給固然重要,但從內心表現(xiàn)出來的誠懇更是選民評判的標準所在?!?/div>
《國語辭典》:吞吐含蓄  拼音:tūn tǔ hán xù
作文時辭意的表達能包蘊深遠的意境?!?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將文章按在桌上,拿筆點著,從頭至尾,講了許多虛實反正,吞吐含蓄之法與他。」
《國語辭典》:笨嘴笨腮  拼音:bèn zuǐ bèn sāi
口才不好,表達能力差。《紅樓夢》第五四回:「好的,幸而我們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兒尿了?!?/div>
《漢語大詞典》:笨嘴笨舌
說話表達能力很差,沒有口才。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 馮永祥 平時以能說會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現(xiàn)在卻變得好像是一個笨嘴笨舌的人了?!币嘧鳌?笨嘴拙舌 ”、“ 笨口拙舌 ”。 楊朔 《石油城》:“ 劉公之 低著頭,用大手搓著大腿,挺為難地說:‘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談什么呢?’” 秦兆陽 《在田野上前進》第一章:“他跟 黃永清 一樣,實在有點怕這個人,部隊作風,說話又尖又硬,絲毫不留情面,又滿有一套理論,笨口拙舌的大老粗,真說不過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