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詞典 3分類詞匯 19
《國語辭典》:遺禍(遺禍)  拼音:yí huò
留下禍患、毒害。唐。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五瀉舟:「尚應嫌越相,遺禍不遺名?!?/div>
分類:避禍
《國語辭典》:三窟  拼音:sān kū
三個洞穴。比喻避禍計慮的周密?!稇?zhàn)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div>
分類:洞穴避禍
《國語辭典》:辟地  拼音:bì dì
1.離開政治混亂的國家?!墩撜Z。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br />2.開辟土地。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一。六國》:「至武靈王,竟胡服騎射,辟地千里?!?/div>
《國語辭典》:辟地(闢地)  拼音:pì dì
開墾荒地。明。徐光啟《農(nóng)政全書。卷八。農(nóng)事。開墾上》:「此辟地生財之說,雖屢廑廟議,而未睹成績也?!?/div>
《漢語大詞典》:兔窟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隱居之地。 宋 程俱 《山中對酒》詩:“何年顧兔窟,桂子落山腹?!?元 袁桷 《客舍書事》詩之六:“犬能搜兔窟,馬解避馳車?!?br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處甚多,避禍有術(shù)。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嚴嵩:“ 郿塢 久營,兔窟多術(shù),安能根連株拔,風翦霆滅?!?br />(3).指明月。 清 陳維嵩 《月當廳·虎丘中秋柬蘧庵先生用梅溪詞韻》:“斜倚廣寒,一望兔窟清深?!?/div>
《漢語大詞典》:避害
躲避禍害。管子·明法解:“故人臣之行理奉命者,非以愛主也,且以就利而避害也。”后漢書·第五倫傳:“臣聞忠不隱諱,直不避害?!?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四》:“武臣養(yǎng)禍以自利,文臣文飾以避害?!?/div>
《漢語大詞典》:兔三窟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禍。 宋 蘇軾 《過嶺》詩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div>
《漢語大詞典》:避居
(1).謂移居以避禍害。 宋 陳繹 《邵古墓銘》:“戎難,避居 上谷 ,又徙 中山 。”明史·奸臣傳·阮大鋮:“流寇偪 皖 , 大鋮 避居 南京 ?!?豐子愷 《告緣緣堂在天之靈》:“我在 南沉浜 鄉(xiāng)間已經(jīng)避居九天了。九天之中,敵機常常來襲?!?br />(2).避開不居。《魏書·肅宗紀》:“朕威德不能遐被,經(jīng)略無以及遠,俾令蒼生罹此涂炭,何以茍安黃屋,無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餐素服?!眳⒁姟?避正殿 ”。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國家有災異急難之事,帝王避離正殿,表示自我貶責,以期消災彌難。史記·吳王濞列傳:“今 卬 等又重逆無道,燒宗廟,鹵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將軍其勸士大夫擊反虜。”后漢書·鍾離意傳:“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宮, 意 詣闕免冠上疏曰:‘伏見陛下以天時小旱,憂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責,而比日密云,遂無大潤,豈政有未得應天心者邪?’”新唐書·姚璹傳:“ 證圣 初,加秋官尚書。明堂火,后欲避正殿,應天變。”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當蝕四月朔,上為徹膳,避正殿?!币喾Q“ 避正堂 ”、“ 避正寢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百官降物,君不舉,避移時’……降物,素服也;不舉,去樂也,避移時,避正堂,須時移災復也。”隋書·禮儀志三:“ 隋 制,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寢,撤膳三日?!?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文苑傳四·蘇舜欽》:“陛下當降服、減膳、避正寢,責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罷非業(yè)之作,拯失職之民。” 宋 劉攽 《為馮參政久旱待罪表》:“陛下憂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寢而不居,貶常珍而弗御。”
《國語辭典》:安難(安難)  拼音:ān nàn
不避難。《荀子。富國》:「其耕者樂田,其戰(zhàn)士安難。」
《漢語大詞典》:冒難(冒難)
不避禍患。三國志·魏志·王修傳:“ 脩 聞 融 有難,夜往奔 融 。賊初發(fā), 融 謂左右曰:‘能冒難來,唯 王脩 耳。’”三國志·魏志·桓階傳:“太守 孫堅 舉 階 孝廉……會 堅 擊 劉表 戰(zhàn)死, 階 冒難詣 表 乞 堅 喪, 表 義而與之。”
《漢語大詞典》:由辟
古代一種祈求避禍的祭祀儀式。在常規(guī)儀式以外,為某一具體起因而使用。禮記·郊特牲:“祭有祈焉,有報焉,有由辟焉?!?鄭玄 注:“由,用也;辟,讀為弭,謂弭災兵,遠罪疾也……於‘辟’又言‘由’者,以非祭之常禮,或有所以而用之故也?!?孔穎達 疏:“謂用此祭之,以弭止災兵罪戾之事。”
《漢語大詞典》:禳避
祭神避禍。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康八年:“是以達人君子,直道而行,禳避之道,皆所不??;正當擇人事之勝理,思社稷之長計耳?!?/div>
分類:避禍
《漢語大詞典》:雄雞自斷尾(雄雞自斷尾)
比喻明智之士自我傷殘以避禍害。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賓孟 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杜預 注:“畏其為犧牲,奉宗廟,故自殘毀。” 唐 白居易 《答桐花》詩:“老龜被刳腸,不如無神靈。雄雞自斷尾,不愿為犧牲。”
《漢語大詞典》:謝殃(謝殃)
消災避禍。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四:“二十三日見眾真凡三十人,多論人治身之本、謝殃之法甚多?!?/div>
分類:消災避禍
《國語辭典》:潛身遠禍(潛身遠禍)  拼音:qián shēn yuǎn huò
隱藏身驅(qū),遠避禍患?!?a target='_blank'>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再讓他就如妙手空空兒一般報了仇,竟有那本領潛身遠禍,她又是個女孩兒家,難道還披發(fā)入山不成?」
《國語辭典》:小亂避城,大亂避鄉(xiāng)(小亂避城,大亂避鄉(xiāng))  拼音:xiǎo luàn bì chéng,dà luàn bì xiāng
小亂只需離開城市以避禍,大亂則需離開鄉(xiāng)間去躲災了。如:「俗語說:『小亂避城,大亂避鄉(xiāng)』,在時局不靖的時候,還是住在鄉(xiāng)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