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12
典故
1
詞典
2
分類詞匯
7
其它
2
分類詞匯
都門
中朝
三頭
國禁
外工
全壺
路路不通
《國語辭典》:
都門(都門)
拼音:
dū mén
國都。唐。
白居易
〈
長恨歌
〉:「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三國演義》第四回:「操雖不才,愿既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
分類:
都門
京都
都中
都城
中里
城門
里門
《國語辭典》:
中朝
拼音:
zhōng cháo
1.朝中。《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中朝茍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埂缎绿茣>硪黄咚?。李宗閔傳》:「今中朝半為黨人,雖后來者,趍利而靡,往往陷之?!?br />2.中原地區(qū)?!杜f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中。李邕傳》:「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國世家。南漢世家》:「是時,天下已亂,中朝士人以嶺外最遠,可以避地,多游焉?!?br />3.泛指中國?!端问?。卷四八七。外國傳三。高麗傳》:「以其歲貢中朝,不敢發(fā)兵報怨?!顾?。釋文瑩《玉壺清話》卷一:「使契丹虜主曰:『中朝黨進者,真驍將也,如進輩有幾?虜所以固矜者,意謂進本虜族,中國無之。』」
分類:
朝廷
中原
偏安
臨朝
朝之
朝廷官員
王朝
官員
中國
分別
分
外朝
建都
都中
《漢語大詞典》:
三頭(三頭)
科舉考試三試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試為解頭,進士試為狀頭,博學宏詞及制科試為勅頭。 唐
章孝標
《錢塘贈武翊黃》
詩:“花錦文章開四面,天人科第占三頭?!?宋 王讜
《
唐語林·補遺一
》
:“ 武翊黃 府選為解頭,及第為狀頭,宏詞為敕頭,時號‘武三頭’。冠於一時。” 清
陳康祺
《
郎潛紀聞
》
卷三:“ 乾隆 辛丑, 長洲 錢棨 適占三頭?!眳⒁姟?三元 ”。
分類:
科舉考試
都中
中第
第一名
府試
《國語辭典》:
三元
拼音:
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齡〈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士德三元正,堯心萬國同?!?br />2.農(nóng)歷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贍。注:「陰歷正月初一日,為年、月、日三者之始,謂之三元?!?br />3.習俗上,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合稱為「三元」。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br />4.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會試、廷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為「三元」。如:「連中三元」。
5.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六。元氣論》:「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也稱為「三官」。
6.術數(shù)用語。術數(shù)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后度盡,故以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合稱為「三元」。
分類:
道教
農(nóng)歷
科舉
舊稱
術數(shù)
數(shù)家
日、月、星
正月
道觀
玉清
月初
六十甲子
清天
初一
解試
七月
三元
九宮
十月
鄉(xiāng)試
一百八
十五
省試
元始天尊
一周
會試
中元
殿試
廷試
解元
會元
狀元
天官
地官
水官
梁丘
其日
元宵
《漢語大詞典》:
國禁(國禁)
(1).古代國都中的禁令。
《
周禮·秋官·士師
》
:“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鄭玄 注:“國,城中也?!?br />(2).國家的禁令。
《商君書·賞刑》
:“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span id="xqnaw0c" class="book">《
類說
》卷十五引 宋 趙令畤
《
侯鯖錄
》
曰:“短啟出於 晉 宋 兵革之際。當時國禁,書疏非弔喪問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書首云‘死罪’,是違制令也?!?/div>
分類:
國家
國都
都中
禁令
《漢語大詞典》:
外工
國都中掌絲織的女官及所屬女工的通稱。因在宮外,故稱。
《
周禮·天官·典絲
》
“頒絲于外內(nèi)工,皆以物授之” 漢 鄭玄 注:“外工,外嬪婦也;內(nèi)工,女御?!?/div>
分類:
國都
都中
女官
所屬
女工
《漢語大詞典》:
全壺(全壺)
古人投壺游戲格譜之一。投壺時每箭都中者名“全壺”。 宋
司馬光
《投壺新格序》
:“以全壺不失者為賢,茍不能全,則積算先滿百二十者勝,后者負。俱滿則餘算,多者勝,少者負。”參見“ 投壺 ”。
分類:
投壺
游戲
都中
《國語辭典》:
投壺(投壺)
拼音:
tóu hú
古代宴會時的娛樂之一。賓主依次投矢于壺中,以投中次數(shù)決定勝負,勝者斟酒給敗者喝?!抖Y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zhí)壺?!埂妒酚?。卷一二六?;袀鳌4居邝铡罚骸溉裟酥蓍傊畷?,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div>
分類:
投壺
宴會
禮制
娛樂
樂活
賓主
主依
依次
盛酒
《國語辭典》:
路路不通
拼音:
lù lù bù tōng
1.所有的路都中斷,無法通行。如:「洪水氾濫,小鎮(zhèn)陷入路路不通的窘境?!?br />2.比喻四處碰壁。如:「他平日待人苛刻,一旦發(fā)生困難,便求助無門,路路不通!」
分類:
都中
中斷
通行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