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稱縣(稱縣)
即秤。稱,秤桿;縣,指秤砣。測量重量的工具。荀子·君道:“衡石稱縣者,所以為平也。”
《國語辭典》:毛重  拼音:máo zhòng
貨物連同包裝材料的總重量。
《漢語大詞典》:鋪德(鋪德)
俄文的音譯?,F(xiàn)通譯作“普特”。前 蘇聯(lián) 舊的重量單位。每普特等于16.38千克。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九:“后來算帳,他卻要了我們買的面十鋪德( 中國 秤合有三百斤面),算三個人在車上一個半月的伙食?!?/div>
《漢語大詞典》:市分
(1).市制長度單位。一市分等于一市尺的百分之一,通稱分。
(2).市制重量單位。一市分等于一市斤的千分之一,通稱分。
(3).市制地積單位。一市分等于一市畝的十分之一,通稱分。
《國語辭典》:常衡  拼音:cháng héng
英美兩國的重量制度。用于金、銀及藥物以外的一般物品。
《漢語大詞典》:飲豚(飲豚)
使豬喝飽水以增加重量。謂以欺詐手段做生意牟利。 宋 蘇軾 《遺直坊》詩:“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當時邦人化,市無晨飲豚?!眳⒁姟?飲羊 ”。
《國語辭典》:飲羊(飲羊)  拼音:yìn yáng
羊販用水將羊喂得極飽,增加其體重,以欺騙買者,稱為「飲羊」。引申為商人投機取巧、詐欺牟利的行為。《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飲羊、登壟,計最工?!?/div>
《國語辭典》:法馬(法馬)  拼音:fǎ mǎ
以天平稱物時用來計算重量的標準器。《通俗編。器用》:「是以計數(shù)之物為馬也,今俗猜枚之物,謂之拳馬,賭博者以物衡錢,謂之馬子,交易以銅為法,衡銀輕重,謂之法馬,皆屬計數(shù)之意?!挂沧鳌阜ùa」、「砝碼」。
《國語辭典》:金衡  拼音:jīn héng
英美等國,用以秤金銀所用的衡制。
《漢語大詞典》:婆蘭(婆蘭)
古代重量單位。宋史·食貨志下八:“胡人謂三百斤為一婆蘭,凡舶舟最大者曰獨檣,載一千婆蘭?!?/div>
分類:重量
《國語辭典》:臺錢(臺錢)  拼音:tái qián
量詞。計算重量的單位。一臺錢等于十分之一臺兩。也稱為「錢」。
《漢語大詞典》:黍絲(黍絲)
古代指極輕微的重量單位。隋書·律歷志上:“量有輕重,平之權衡,則不失黍絲?!?/div>
分類:輕微重量
《國語辭典》:公絲(公絲)  拼音:gōng sī
量詞。計算重量的單位。公制一公絲等于千分之一公克。
《國語辭典》:觔兩(觔兩)  拼音:jīn liǎng
計算重量的單位。比喻重量、分量。也作「斤兩」。
《國語辭典》:英兩(英兩)  拼音:yīng liǎng
量詞。表示質量的英制單位;參見「盎司」條。
分類:重量
《漢語大詞典》:分厘(分釐)
亦作“ 分厘 ”。
(1).劃分整理。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慶歷 四年, 賈魏公 建議修唐書,始令在館學士人供唐書外故事二件。積纍既多,乃請 曾魯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傳?!?宋 蘇轍 《論吏額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詳定,即依先降指揮,取逐司已行兩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數(shù)?!?宋 葉適 《長溪修學記》:“縣初設學不置糧,士雖居,不能食也。先令 黃君 龜朋 ,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br />(2).一分一厘。形容數(shù)量很少。 清 黃六鴻 《?;萑珪ゅX穀·解給》:“分釐皆關國帑?!?清 梁章鉅 浪跡叢談·雄黃酒:“其性最烈,用以愈疾,多外治。若內服,只可分釐之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