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47
詞典
1
分類詞匯
46
共46,分4頁顯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休養(yǎng)
埏埴
怡養(yǎng)
陶鍊
陶鑠
陶淬
陶怡
修身
地爐
陶甄
洪爐
陶鈞
鼓鑄
脩身
薰陶
《國語辭典》:
休養(yǎng)(休養(yǎng))
拼音:
xiū yǎng
1.休息調養(yǎng)。宋。
陸游
小憩
詩:「休養(yǎng)觀書眼,調娛宴坐身?!?br />2.謂安定人民生活,使其經濟力量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漢。趙曄《吳越春秋。卷四。越王無余外傳》:「因傳國政,休養(yǎng)萬民。」宋。
曾鞏
范貫之奏議集序
:「仁宗在位歲久,熟于人事之情偽與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靜休養(yǎng)元元?!?/div>
分類:
休養(yǎng)
休息
安定
陶冶
息調
定人
調養(yǎng)
人民
民生
指使
身心
心得
經濟
力量
滋補
恢復
《國語辭典》:
埏埴
拼音:
shān zhí
1.用水和泥來制作陶器?!盾髯?。性惡》:「故陶人埏埴而為器。」?jié)h。桓寬《鹽鐵論。通有》:「鑄金為鋤,埏埴為器。」
2.陶器?!侗阕?。外篇。廣譬》:「無當之玉碗,不如全用之埏埴。」
3.培養(yǎng)。《文選。潘岳。西征賦》:「士無常俗,而教有定式,上之遷下,均之埏埴?!?/div>
分類:
陶冶
陶器
培育
河上公
《漢語大詞典》:
怡養(yǎng)(怡養(yǎng))
(1).和樂。
《文選·嵇康〈琴賦〉》
:“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yǎng)悅悆,淑穆玄真?!?李善 注引
《
廣雅
》
:“養(yǎng),樂也?!?br />(2).猶保養(yǎng),休養(yǎng)。 南朝 梁
何遜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詩:“情游乃落魄,得性隨怡養(yǎng)。”
《
舊唐書·丘和傳
》
:“ 和 時年已衰老,乃拜 稷州 刺史,以是本鄉(xiāng),令自怡養(yǎng)?!?宋
林逋
《山閣偶書》
詩:“餘生多病期怡養(yǎng),聊此棲遲一避喧?!?br />(3).猶陶冶。 茅盾
《官艙里》
:“‘哦,絲竹是能夠怡養(yǎng)性子的。極好,極好!’老先生也鄭重地贊嘆著?!?/div>
分類:
怡養(yǎng)
和樂
保養(yǎng)
陶冶
休養(yǎng)
《漢語大詞典》:
陶鍊
猶陶冶。 南唐
譚峭
《
化書
》
卷二:“陶鍊五行,火之道也!”參見“ 陶冶 ”。
分類:
陶冶
《國語辭典》:
陶冶
拼音:
táo yě
1.制作陶器和冶金。漢。王充《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為形?!?br />2.陶匠和鑄工?!赌?。節(jié)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br />3.教化裁成?!痘茨献印m真》:「有未始有有無者,包裹天地,陶冶萬物?!顾?。
黃庭堅
答洪駒父書
:「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br />4.修養(yǎng)品格。如:「陶冶性情」。唐。
杜甫
〈
解悶
〉詩一二首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div>
分類:
陶冶
陶工
陶鑄
燒制
教化
陶器
燒煉
培育
冶煉
陶瓷器
煉金
金屬
《漢語大詞典》:
陶鑠(陶鑠)
猶陶冶。 三國 魏
嵇康
《明膽論》
:“夫元氣陶鑠,眾生稟焉。賦受有多少,故才氣有昏明?!?戴明揚 注:“陶鑠,猶陶冶。”參見“ 陶冶 ”。
分類:
陶冶
明揚
《國語辭典》:
陶冶
拼音:
táo yě
1.制作陶器和冶金。漢。王充《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為形。」
2.陶匠和鑄工?!赌?。節(jié)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
3.教化裁成?!痘茨献?。俶真》:「有未始有有無者,包裹天地,陶冶萬物。」宋。
黃庭堅
答洪駒父書
:「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4.修養(yǎng)品格。如:「陶冶性情」。唐。
杜甫
〈
解悶
〉詩一二首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div>
分類:
陶冶
陶工
陶鑄
燒制
教化
陶器
燒煉
培育
冶煉
陶瓷器
煉金
金屬
《漢語大詞典》:
陶淬
陶冶。
《
新唐書·列女傳序
》
:“ 唐 興,風化陶淬且數百年,而聞家令姓窈窕淑女,至臨大難,守禮節(jié),白刃不能移,與哲人烈士爭不朽名,寒如霜雪,亦可貴矣?!眳⒁姟?陶冶 ”。
分類:
陶冶
《國語辭典》:
陶冶
拼音:
táo yě
1.制作陶器和冶金。漢。王充《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為形?!?br />2.陶匠和鑄工?!赌印9?jié)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
3.教化裁成?!痘茨献印m真》:「有未始有有無者,包裹天地,陶冶萬物?!顾?。
黃庭堅
答洪駒父書
:「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br />4.修養(yǎng)品格。如:「陶冶性情」。唐。
杜甫
〈
解悶
〉詩一二首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分類:
陶冶
陶工
陶鑄
燒制
教化
陶器
燒煉
培育
冶煉
陶瓷器
煉金
金屬
《漢語大詞典》:
陶怡
陶冶;使愉快。 瞿秋白
《赤都心史》
二六:“中秋來了,陶怡情性的佳節(jié)到 歐洲 一變而成傷懷感慨的因由--也許是我心理的病狀。”
分類:
陶冶
愉快
《國語辭典》:
修身
拼音:
xiū shēn
涵養(yǎng)德性,以淑善其身。唐。
元稹
〈
授杜元穎戶部侍郎依前翰林學士制
〉:「慎獨以修身,推誠以事朕?!?/div>
分類:
陶冶
身心
涵養(yǎng)
養(yǎng)德
德性
儒家
修身
教育
八條
條目
《漢語大詞典》:
地爐(地爐,地鑪)
亦作“ 地鑪 ”。
(1).
《
莊子·大宗師
》
:“今一以天地為大鑪,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爐”為大地陶冶萬物的神爐。 清
黃遵憲
《東溝行》
:“地爐煮海海波涌,海鳥絶飛伏蛟恐?!?br />(2).就地挖砌的火爐。 唐
岑參
《玉門關蓋將軍歌》
:“軍中無事但歡娛,暖屋繡簾紅地爐?!?宋
周密
《
齊東野語·李泌錢若水事相類
》
:“ 若水 如期往,見一老僧與 希夷 擁地爐坐?!?清
黃景仁
《初四復雪》
詩:“知君渾舍有同賞,榾柮煴火圍地爐?!?趙樹理
《新食堂里憶故人》
:“飯廳里擺著兩列方桌,每張桌周圍有四條板登;中間留著相當寬的路,燒著兩個地爐。”
(3).火炕。又稱地炕。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威寧伯》
:“ 王越 撫 大同 ,一日大雪,方坐地鑪,使諸伎抱琵琶捧觴侍,而一千戶詗虜還,即召入與談虜事?!?/div>
分類:
就地
火炕
火爐
大地
陶冶
萬物
《國語辭典》:
陶甄
拼音:
táo zhēn
制造陶器所用的旋盤。后世多以陶工轉動旋盤制器,比喻圣王治理天下?!稌x書。卷二二。樂志上》:「弘濟區(qū)夏,陶甄萬方?!挂沧鳌柑这x」。
分類:
燒制
權位
君王
造化
陶冶
陶器
掌握
自然界
教化
人
《國語辭典》:
洪爐(洪爐)
拼音:
hóng lú
1.大火爐、大熔爐。唐。
白居易
〈
答友問
〉詩:「置鐵在洪爐,鐵消易如雪?!埂度龂萘x》第二回:「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發(fā)耳?!?br />2.比喻陶冶和鍛鍊人才的環(huán)境。如:「黃埔軍校是革命軍人的洪爐?!?/div>
分類:
大火
造化
喻天
大才
火爐
天地
生成
陶冶
萬物
大成
成就
鍛煉
本源
環(huán)境
國家
樞要
《國語辭典》:
陶鈞(陶鈞)
拼音:
táo jūn
1.制造陶器所用的旋盤。后世多以陶工轉動旋盤制器,比喻圣王治理天下?!稘h書。卷五一。鄒陽傳》:「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獨化于陶鈞之上?!挂沧鳌柑照纭?。
2.意象的經營塑造。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神思》:「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div>
分類:
治理
治理國家
治國
理國
陶冶
圣王
陶器
國家
施展
造就
大道
轉輪
權位
裴骃
《國語辭典》:
鼓鑄(鼓鑄)
拼音:
gǔ zhù
冶煉金屬以制錢幣或器物。《續(xù)漢書志。第二八。百官志五》:「出鐵多者置鐵官,主鼓鑄。」
分類:
鼓風
陶冶
風扇
鍛煉
冶煉
煉金
金屬
鑄造
器械
錢幣
《漢語大詞典》:
脩身
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
《
易·復
》
:“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span id="k7461ey" class="book">《
禮記·大學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
《
史記·五帝本紀
》
:“﹝ 高辛 ﹞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 唐
韓愈
《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
:“士之脩身立節(jié),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來,不可勝數?!?清
王筠
《菉友臆說》
:“脩身之功尚欠,大德澟澟然矜持之,一定不敢踰;小德繁瑣,或有照顧不到處,則出矣?!?/div>
分類:
陶冶
身心
涵養(yǎng)
養(yǎng)德
德性
儒家
修身
教育
八條
條目
《國語辭典》:
薰陶
拼音:
xūn táo
被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等所濡染而漸趨同化?!端问?。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程頤》:「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div>
分類:
薰陶
熏染
陶冶
因為
經常
人物
環(huán)境
相接
接觸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