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鉤賾(鉤賾)
亦作“鉤賾”。 探求隱微。亦謂探索。 唐 無名氏 《隋煬帝海山記》卷上:“然而性偏忍,陰默疑忌,好用鉤賾人情深淺焉?!?/div>
《漢語大詞典》:幾決(幾決)
謂明察隱微而決斷。后漢書·楊修傳:“ 脩 之幾決,多有此類?!?/div>
《漢語大詞典》:幽文
(1).隱微玄奧的文辭。《舊唐書·隱逸傳·王遠(yuǎn)知》:“非夫得祕訣於金壇,受幽文於玉笈者,其孰能與此乎!”
(2).墓碑銘文。 宋 曾鞏 《知處州青田縣朱君夫人戴氏墓志銘》:“卜壤之良,乃兆新堂,刻此幽文,美實(shí)長存?!?/div>
《漢語大詞典》:索秘(索祕)
探索隱微。 宋 范仲淹 《大清宮九詠》序:“觀其立意,皆鑿幽索祕,破堅發(fā)奇?!?/div>
分類:探索隱微
《漢語大詞典》:幽變(幽變)
隱微的變化。 晉 范寧 《〈春秋穀梁〉序》:“該二儀之化育,贊人道之幽變。舉得失以彰黜陟,明成敗以著勸誡?!?/div>
分類:隱微
《漢語大詞典》:徽顯(徽顯)
美好顯明。文選·左思〈魏都賦〉:“乾坤交泰而絪緼,嘉祥徽顯而豫作?!?李周翰 注:“徽,美也?!币徽f,同“ 微顯 ”。謂顯示隱微。 高步瀛 《文選李注義疏》卷六:“‘徽’與‘微’通。易·繫辭:‘微顯而闡幽?!x語當(dāng)本此?!?/div>
《漢語大詞典》:幾象(幾象)
隱微的跡象。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謝敕賚制旨大涅槃經(jīng)疏啟》:“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窮於幾象;四書所捴,施命止於域中。”
分類:隱微跡象
《漢語大詞典》:纖隱(纖隱)
細(xì)小隱微。 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創(chuàng)百齡於纖隱,積千里于空微?!?span id="cyqs6mk" class="book">《舊唐書·韓滉傳》:“ 滉 公潔強(qiáng)直,明於吏道,判南曹凡五年,詳究簿書,無遺纖隱?!?/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辭(內(nèi)辭)
(1).謂為本國君侯諱飾之辭。《公羊傳·桓公十八年》:“夫人外者何?內(nèi)辭也?!?何休 注:“內(nèi)為公諱辭?!?span id="mwa0iyc" class="book">《穀梁傳·桓公十年》:“秋,公會 衛(wèi)侯 于 桃丘 ,弗遇。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內(nèi)辭也?!?范寧 注:“倡會者 衛(wèi) , 魯 至 桃丘 而 衛(wèi) 不來,故書‘弗遇’以殺恥?!?br />(2).泛指隱微不顯之辭。《穀梁傳·隱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內(nèi)壤。闕然不見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內(nèi)辭也,或外辭也?!?鐘文烝 補(bǔ)注:“‘有’之疑為內(nèi)辭其辭最微……‘或’之疑為外辭,其辭較著?!?br />(3).對內(nèi)的言詞。禮記·曲禮下“內(nèi)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清 朱彬 訓(xùn)纂:“是在內(nèi)從內(nèi)辭,在外從外辭?!?/div>
《漢語大詞典》:討賾(討賾)
討究隱微。 唐 岑參 《入劍門作寄杜楊二郎中》詩:“高文出《騷》,奧學(xué)窮討賾?!?/div>
分類:討究隱微
《漢語大詞典》:幾音(幾音)
精深隱微之言。文選·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妙識幾音,王載有述?!?呂向 注:“言侍從之官,皆妙識幾微之音。”
《漢語大詞典》:射隱(射隱)
(1).審察隱微難知的事情。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文信侯 李斯 ,天下所謂賢也。為國計,揣微射隱,所謂無過策也;戰(zhàn)勝攻取,所謂無強(qiáng)敵也。”
(2).猜測隱語。韓非子·難三:“人有設(shè) 桓公 隱者,曰:一難,二難,三難,何也? 桓公 不能射,以告 管仲 。 管仲 對曰:一難也,近優(yōu)而遠(yuǎn)士……或曰, 管仲 之射隱不得也,士之用不在遠(yuǎn)近。”
《國語辭典》:知微知彰  拼音:zhī wéi zhī zhāng
能洞悉事物萌發(fā)之初的徵兆,并能預(yù)知其后來發(fā)展的顯著結(jié)果?!兑捉?jīng)。系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南朝梁。元帝〈法寶聯(lián)璧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將稱四七,如貔如虎?!挂沧鳌钢轮ⅰ?、「知微知章」。
《國語辭典》:無幽不燭(無幽不燭)  拼音:wú yōu bù zhú
幽暗處皆被燭火照耀光明。比喻德澤廣布,遍及四方?!吨軙>硪痪?。達(dá)奚武傳》:「但神道聰明,無幽不燭,感公至誠,甘澤斯應(yīng)?!固?。李白〈崇明寺佛頂尊勝陁羅尼幢頌〉:「大明廣運(yùn),無幽不燭?!?/div>
《國語辭典》:探賾索隱(探賾索隱)  拼音:tàn zé suǒ yǐn
語出《易經(jīng)。系辭》:「探賾索隱,鉤深致深,以定天下之吉兇?!怪柑角笊願W隱妙的事理。三國魏。嵇康 答張遼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由此而言,探賾索隱,何為為妄?!挂沧鳌柑劫懰魑ⅰ埂ⅰ柑綂W索隱」、「探幽窮賾」、「探幽索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