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二難(二難) 拼音:èr nán
1.兩件難以達成的事。《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2.賢主人與嘉賓。因兩者難兼得,故稱為「二難」。唐。
王勃 :「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盼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姑?。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三出:「四美二難真際會,九棘三槐盡我儔?!?br />3.賢兄弟。因二者俱佳,難以別高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唐。
包何 詩:「朝列稱多士,君家有二難?!?/div>
《國語辭典》:難兄難弟(難兄難弟) 拼音:nàn xiōng nàn dì
共患難或處于同樣困境的人。如:「當年我們在戰(zhàn)場上是同生共死的難兄難弟。」
《國語辭典》:難兄難弟(難兄難弟) 拼音:nán xiōng nán dì
陳元方和陳季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難分高下,其父親陳寔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挂娔铣巍妒勒f新語。德行》。用以稱人兄弟才學(xué)品德均佳。《舊唐書。卷一五五。穆寧等傳。贊曰》:「薛氏三門,難兄難弟?!购笠嘤靡灾S稱兩人為差不多的貨色,有貶斥的意味?!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父呃舷壬抢舷壬耍瑢碜允请y兄難弟可知?!?/div>
《國語辭典》:山難(山難) 拼音:shān nàn
登山時發(fā)生迷途、失足或凍斃等災(zāi)難事件。如:「即使山難頻傳,登山愛好者依然絡(luò)繹于途?!?/div>
《漢語大詞典》:理?。ɡ韯。?/div>
治理繁難事務(wù)。
《后漢書·趙憙傳》:“ 荊州 牧奏 憙 才任理劇,詔以為 平林侯 相?!?span id="tq6reco" class="book">《
北史·裴俠傳》:“﹝ 俠 ﹞子 祥 ,性忠謹,有理劇才?!?唐
楊炯 :“暫過云亭,乘軒之望可知;且詣中軍,理劇之才有屬。”
《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初, 遼 主知翰林學(xué)士 室昉 有理劇才,改 南京 副留守,決獄平允,人皆便之。”
《漢語大詞典》:釋解(釋解)
(1).解釋,說明因由。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悰 ( 杜悰 )嘗以事怪琳( 歐陽琳 )客或有為 琳 釋解者?!?br />(2).解決疑難事件或問題。 五代
馮延巳 《昆侖奴傳》:“生曰:‘汝輩何知,而問我襟懷間事?!?磨勒 曰:‘但言,當為郎君釋解,遠近必能成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