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1詞典 8分類詞匯 53
《漢語大詞典》:繁節(jié)(繁節(jié))
繁密的音節(jié)。 晉 曹毗 《夜聽搗衣詩》:“清風流繁節(jié),廻飇灑微吟?!?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捷趫夫之敏手,促華鼓之繁節(jié)。” 唐 元稹 《曹十九舞綠鈿》詩:“凝眄嬌不移,往往度繁節(jié)?!?/div>
《國語辭典》:遒緊(遒緊)  拼音:qiú jǐn
文句剛健警策。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朝為百賦猶郁怒,暮作千詩轉(zhuǎn)遒緊?!?/div>
《漢語大詞典》:低卬
(1).忽高忽低;時起時伏。卬,通“ 昂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卬夭蟜據(jù)以驕驁兮,詘折隆窮蠼以連卷?!?span id="uke6qet" class="book">《漢書·楊惲傳》:“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褎低卬,頓足起舞?!?br />(2).指音節(jié)的高低。新唐書·文藝傳序:“ 高祖 、 太宗 ,大難始夷,沿 江左 餘風,絺句繪章,揣合低卬,故 王 、 楊 為之伯?!?br />(3).形容世事盛衰、起伏。 清 龔自珍 《答人問關(guān)內(nèi)侯》:“天必有所趨,天之廢封建而趨一統(tǒng)也昭昭矣。然且相持低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后毅然定?!?/div>
《漢語大詞典》:聲偶(聲偶)
指詩文中字詞音節(jié)的對偶。 宋 歐陽修 《〈蘇氏文集〉序》:“見時學者務(wù)以言語聲偶摘裂,號為時文,以相夸尚?!?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七言排律創(chuàng)自 老杜 ,然亦不得佳。蓋七字為句,束以聲偶,氣力已盡矣?!?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夫教令詔誥之文,體在典重,今也非鄙俚則聲偶矣,是其病為褻為凟?!?/div>
《國語辭典》:輕聲(輕聲)  拼音:qīng shēng
1.語音低微。如:「輕聲細語」。
2.語音變調(diào)之一,輕讀而沒有陰陽上去聲調(diào)的分別。如口語中的、了、么、呢等字,以及復(fù)合詞琵琶的琶,葡萄的萄等都是。也稱為「輕音」。
《漢語大詞典》:足句
補足句子的音節(jié)。詩·大雅·緜“廼疆廼理,廼宣廼畝” 唐 孔穎達 疏:“‘疆’‘理’是一,‘宣’‘畝’亦同,但作者以‘乃’間之而足句耳?!?/div>
《漢語大詞典》:明徽
指明快的節(jié)拍?;?,古代琴面指示音節(jié)的標志。 唐 李白 《幽澗泉》詩:“幽澗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張清。” 王琦 注:“琴之為樂,絃合聲以作主,徽分律以配臣。古徽十有三,象十二月,其一象閏?!?/div>
《漢語大詞典》:中徽
七弦琴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jié)的標志叫“徽”。居中的一個叫做“中徽”。 唐 白居易 《夜調(diào)琴憶崔少卿》詩:“何人解愛中徽上,秋思頭邊八九聲?!?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文苑傳三·崔遵度》:“先儒謂八音以絲為君,絲以琴為君,愚謂琴以中徽為君,盡矣?!?/div>
《國語辭典》:音素  拼音:yīn sù
語音中最小的單位。如漢語音節(jié)ā(啊)只有一個音素,ài(愛)有兩個音素,dāi(呆)有三個音素等。音素可以分元音、輔音兩大類。
《漢語大詞典》:鈿徽(鈿徽)
鑲嵌在七弦琴上用螺鈿做的指示十三個音節(jié)的標志。引申為樂音。 宋 賀鑄 《河傳》詞:“玉指鈿徽,總是挑人心眼。恨隨紅蠟短?!?/div>
《漢語大詞典》:連寫(連寫)
(1).書寫時筆畫之間連續(xù)不斷。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二節(jié):“ 回紇 文字的字母無定數(shù),大致為十七個至二十個,每個字母連寫?!?br />(2).指漢字用拼音字母注音時把每一個復(fù)音詞的幾個音節(jié)都連起來寫。
《國語辭典》:泛音  拼音:fàn yīn
振動體所發(fā)出聲音的頻率,高于基音頻率、且為基音頻率的整數(shù)倍者。
《漢語大詞典》:負聲(負聲)
(1).指失去文章的音節(jié)之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若豐藻克贍,風骨不飛,則振采失鮮,負聲無力?!?br />(2).享有名聲。 王闿運 《上征賦》:“伊 左卿 之負聲兮,宜憂近而慮遠?!?/div>
《漢語大詞典》:頓斷(頓斷)
(1).指音節(jié)停頓間斷。 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shù)》第五章:“對于比較重要些的,便在字前頓斷;更重要的,字前字后都頓斷。”
(2).拉斷;扯斷。 清 蒲松齡 《增補幸云曲》第三回:“兩程并做一程走,頓斷絲韁又加鞭,恨不能插翅飛進宣武院?!?/div>
《國語辭典》:行腔  拼音:xíng qiāng
戲曲表演時,雖曲調(diào)有固定的格律,但演員會依唱詞、四聲調(diào)值、及個人對曲譜的體會來處理唱腔,稱為「行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