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2分類詞匯 16
《漢語大詞典》:祿邑
猶食邑。古代君主分封給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賦稅的權(quán)力。 漢 劉向 說苑·立節(jié):“ 佛肹 用 中牟 之縣畔,設(shè)祿邑、炊鼎,曰:‘與我者受邑,不與我者其烹?!?/div>
《漢語大詞典》:稅邑
猶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商君書·境內(nèi)》:“故爵大夫就為公大夫,就為公乘,就為五大夫,則稅邑三百家。”
《漢語大詞典》:實封(實封)
(1).諸侯實際可以占有的土地。 清 江永 周禮疑義舉要卷二:“諸侯之地,土田為實封?!?br />(2).古代封建國家名義上封賜給功臣貴戚食邑的戶數(shù)與實際封賞數(shù)往往不符,實際上賜與的封戶叫實封。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胡三省 注引唐會要曰:“舊制,凡有功之臣賜實封者,皆以課戶先準戶數(shù),州縣與國官、邑官執(zhí)帳,供其租調(diào),各準配租調(diào),遠近,州縣官司收其腳值,然后付國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國邑者收其庸?!?宋 高承 事物紀原·官爵封建·實封:“通典曰: 唐 封公侯無國土,其加實封者,則食其所封之戶,分食諸郡,以租庸調(diào)給。沿革曰 魏 黃初 間,爵自關(guān)內(nèi)侯不食邑,但虛封而已。故 唐 因之加實封。《宋朝會要》曰: 唐 制食實封者,戶給縑帛,每賜爵遞加一級, 唐 末及 五代 始有特加邑戶,而罷實封之給,今位為虛名也?!?宋 歐陽修 《觀文殿大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銘》:“﹝ 晏 ﹞勛上柱國,爵 臨淄侯 ,食邑萬二千戶,實封三千七百戶?!?br />(3).密封;固封。 宋 司馬光 《乞去新法之痛民傷國者疏》:“但乞下詔使吏民皆得實封上言,庶幾民間疾苦無不聞達。” 宋 秦觀 《鮮于子駿行狀》:“ 慶歷 中,天下大旱,有詔,中外臣僚實封言事?!?span id="rha50ht" class="book">《元典章·圣政一·求直言》:“自今凡政令之未便,人情之未達,朝廷得失,軍民利害,有上書陳言者,皆得實封呈獻。”《水滸傳》第十八回:“這實封公文,須是觀察自己當廳投下?!?br />(4).指密封的奏折。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卒既至 趙 所,先授以省符,次白有禮部實封。 趙公 疑訝,不知為何事,啟之,乃 楊公 詩一首也。”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臣職掌紀略:“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書,硬拆實封,高聲朗誦。”
《國語辭典》:萬戶侯(萬戶侯)  拼音:wàn hù hóu
漢制稱食邑滿萬戶的侯爵。《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061' target='_blank'>岳飛 〈題新淦古寺壁〉詩:「斬除元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漢語大詞典》:真食
實授食邑。北史·楊素傳:“ 素 下至 漢口 ,與 秦孝王 會,乃還。拜 荊州 總管,進爵 郢國公 ,真食 長壽縣 千戶?!?唐 白居易 《授韓弘許國公實封制》:“古之王者,所以賞一人而天下勸者,用此道也,可不務乎?是用建於上公,授之真食,以示殊寵,以旌殊績。” 宋 蘇轍 《皇叔祖宗祐加恩制》:“爰推大賚之澤,益彰有德之榮,增衍故封,懋錫真食?!?/div>
分類:實授食邑
《漢語大詞典》:封邑
(1).古時帝王賜給諸侯、功臣以領(lǐng)地或食邑。史記·晉世家:“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br />(2).指領(lǐng)地、食邑。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右逕 劉仲 城北,是 漢祖 兄 劉仲 之封邑也。”
《漢語大詞典》:合食
(1).猶合祭。《公羊傳·文公二年》:“其合祭奈何?毀廟之主,陳於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新唐書·禮樂志三:“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食於太祖?!?宋 曾鞏 《為人后議》:“夫所謂收族者,記稱與族人合食,序以昭穆,別以禮義之類?!眳⒁姟?合祭 ”。
(2).同炊。謂不分家。 漢 焦贛 《易林·睽之姤》:“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樂相好,各得所欲。” 明 宋濂 《鄭都事墓志銘》:“其家自 宋 南渡初即合食為義門,迄今已歷十世。”
(3).同時受享幾處食邑。 晉 袁宏 后漢紀·桓帝紀:“ 冀 合食四縣,賞賜皆如 霍光 。”
《漢語大詞典》:合祭
(1).合于祧廟而祭。古代帝王對其世次疏遠之祖,依制遷其神主藏于祧廟而合祭之。《公羊傳·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毀廟之主,陳于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 何休 注:“毀廟,謂親過高祖,毀其廟,藏其主于大祖廟中?!?br />(2).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漢書·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誼一也?!?宋 蘇軾 《郊祀奏議》:“謹按后漢書·郊祀志, 建武 二年初,制郊兆於 洛陽 ,為圓壇八,陛中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此則 漢 世合祭天地之明驗也?!?span id="rudzxva" class="book">《宋史·盛陶傳》:“議合祭天地,請從先帝北郊之旨。”
《漢語大詞典》:衍食
(1).擴大食邑。后漢書·宋意傳:“今 康 焉 幸以支庶享食大國,陛下即位,蠲除前過,還所削黜,衍食它縣,男女少長,并受爵邑,恩寵踰制,禮敬過度?!?李賢 注:“衍謂流衍,傍食它縣?!?br />(2).廣大的食邑。 宋 曾鞏 《王制一》:“建爾國家,保茲東夏,視祲威於宰席,增衍食於爰田。”
《漢語大詞典》:千戶侯
食邑千戶的侯爵。史記·貨殖列傳:“若千畝巵茜,千畦薑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div>
分類:食邑侯爵
《漢語大詞典》:歸禾(歸禾)
贈送嘉禾。歸,通“ 饋 ”。 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內(nèi)獲異禾,生于異壟,合為一穗,以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為 周公 之德所致。王命贈于 周公 。又命作《歸禾》篇,已亡。竹書紀年卷下:“ 唐叔 獻嘉禾,王命 唐叔 歸禾于 周文公 。”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鎮(zhèn)西將軍 衛(wèi)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縣 獲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歸禾之義,宣示百官,藏于相國府?!眳㈤?span id="f9qbpy5" class="book">《書·微子之命》。
《漢語大詞典》:食封
謂享用所封食邑的租賦收入。《文史知識》1989年第1期:“ 漢 代凡封王侯者,都有一塊作為俸祿的食邑,稱為‘食封’?!?/div>
《漢語大詞典》:賜邑(賜邑)
天子或諸侯賜給的食邑。左傳·僖公五年:“ 陳 轅宣仲 怨 鄭 申侯 之反己於 召陵 ,故勸之城其賜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孫不忘,吾助子請?!藶橹堨吨T侯而城之,美。遂譖諸 鄭伯 ,曰:‘美城其賜邑,將以叛也。’ 申侯 由是得罪?!?span id="axujpcr" class="book">《商君書·境內(nèi)》:“故爵五大夫,皆有賜邑三百家,有賜稅三百家?!?/div>
《漢語大詞典》:邦都
距王城四百里到五百里的地方。即公之采地與王同母弟及王之庶子所食邑。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六曰邦都之賦。” 鄭玄 注:“邦都,五百里?!?孫詒讓 正義引說文·邑部:“周禮:距國五百里為都?!眳㈤?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禮·地官·載師》“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賈公彥 疏。
《國語辭典》:卞莊子(卞莊子)  拼音:biàn zhuāng zǐ
人名。春秋卞邑大夫,以勇著名,嘗刺虎,一舉而獲兩虎,齊人懼之,不敢伐魯。漢朝時,因避明帝(劉莊)諱,改莊為嚴。也稱為「卞嚴」、「卞嚴子」、「弁嚴子」。
《漢語大詞典》:卞莊子刺虎(卞莊子刺虎)
史記·張儀列傳:“亦嘗有以夫 卞莊子 刺虎聞於王者乎? 莊子 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鬭,鬭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 以為然……一舉果有雙虎之功。”后用以指趁兩個敵人互相爭斗而兩敗俱傷之機打擊敵人,將雙方一齊消滅。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及 宋義 待 秦 趙 之斃,與昔 卞莊 刺虎同説者也?!?span id="ketpnmk"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張既傳》:“且宜兩存而鬭之,猶 卞莊子 之刺虎,坐收其斃也?!?span id="6uzebqv"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隆興元年》:“聞 契丹 與 金 相攻,若 契丹 事成,他日自可收 卞莊子 刺虎之功?!?宋 陳亮 《酌古論一·先主》:“兩虎方鬭,當收 卞莊子 之功?!?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見:“﹝ 女真 ﹞視中國與 契丹 拏兵不止,鏖戰(zhàn)不解,勝負未決,強弱未分,持 卞莊 兩鬭之説?!?郭孝成 《民國各團體之組織》第四節(jié):“惟同國推刃,自相靡敝,久而不解,兩虎之噬,恐利 卞莊 之刺?!?/div>
《漢語大詞典》:益食
加賜食邑。漢書·夏侯嬰傳:“ 漢王 既至 滎陽 ,收散兵,復振,賜 嬰 食邑 沂陽 ……至 魯 ,益食 茲氏 ?!?span id="tdnsfcz" class="book">《漢書·夏侯嬰傳》:“從擊 代 ,至 武泉 、 云中 ,益食千戶?!?/div>
分類:賜食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