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香韻(香韻)
亦作“ 香韻 ”。 香氣;香味。 明 高明 《集賢賓·秋懷》套曲:“西風桂子香韻幽,奈虛度中秋。”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 屈原 ﹞左手執(zhí)帛書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遙,時復攀弄殘橘,聞其香韻?!?/div>
分類:香氣香味
《漢語大詞典》:香墨
帶香味的墨。 晉 張敞 《東宮舊事》:“皇太子初拜,給香墨四丸。” 唐 韋應物 《對韓少尹所贈硯有懷》詩:“故人謫遐遠,留硯寵斯文。白水浮香墨,清池滿夏云?!?/div>
分類:香味
《漢語大詞典》:椒香
椒的香味。 唐 馬戴 《寄金州姚使君員外》詩:“迸泉疏石竇,殘雨發(fā)椒香。”
分類:香味
《漢語大詞典》:鹽香(鹽香)
鹽無香味。喻指無中生有之事或荒誕不經(jīng)之說。成實論·一切有無品:“及世間事中,兔角、龜毛、蛇足、鹽香、風色等,是名無。又經(jīng)中佛説,虛空無轍跡,外道無沙門?!?span id="dalxgk3" class="book">《萬善同歸集》卷下:“何起龜毛兔角之心,作蛇足鹽香之見?!?/div>
《國語辭典》:香油  拼音:xiāng yóu
1.泛稱一切有香味的油。
2.芝麻種子榨取的油??墒秤?。也稱為「麻油」、「芝麻油」。
《國語辭典》:鵝梨(鵝梨)  拼音:é lí
植物名。薔薇科梨屬,為「白梨」之栽培品種之一,參見「白梨」條。果也稱為「鵝梨」,球形或倒卵形,表皮多為赤褐色雜有小斑點,或為青白色。皮薄漿多,清脆可口。
分類:香味濃郁
《漢語大詞典》:余馨(餘馨)
殘留的香味。 南朝 齊高帝 《塞客吟》:“欷園琴之孤弄,想庭藿之餘馨。” 宋 蘇軾 《芙蓉城》詩:“俗緣千劫磨不盡,翠被冷落凄餘馨。” 明 劉基 《夢草堂遣懷》詩:“枯荷有餘馨,衰柳無殘陰?!?/div>
分類:殘留香味
《漢語大詞典》:椒芳
指香味濃郁的酒。 南朝 梁 劉潛 《謝晉安王賜宜城酒啟》:“瓶瀉椒芳,壺開玉液?!?/div>
《漢語大詞典》:四和
(1).古謂太陽運行四方所達到的極限之處。周髀算經(jīng)卷下:“日運行處極北,北方日中,南方夜半;日在極東,東方日中,西方夜半;日在極南,南方日中,北方夜半;日在極西,西方日中,東方夜半:凡此四方者,天地四極四和?!?趙爽 注:“四和者,謂之極。子午卯酉,得東西南北之中,天地之所合,四時之所交,風雨之所會,陰陽之所和。然則百物阜安,草木蕃庶,故曰四和。”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天道《三禮義宗》:“天有四和。 崑崙 之四方,其氣和暖,謂之和。天道左轉,一日一夜轉過一度;日月左行於天而轉,一日一夜帀於四和。”
(2).指四種香或有香味的物質(zhì)。 宋 陳郁 《話諛》:“香有富貴四和,不若臺閣四和;臺閣四和,不若山林四和。蓋荔枝殼、甘蔗滓、乾柏菜、茅山黃連之類,各有自然之香也?!?br />(3).香爐名。 明 陳士元 《俚言解》卷二:“四和,爐名也,四方有竅生風,焚香則煙篆迴轉,俗以人之周旋不滯者比之?!?/div>
《國語辭典》:香貍(香貍)  拼音:xiāng lí
靈貓的別名。參見「靈貓」條。
《國語辭典》:鼻煙(鼻煙)  拼音:bí yān
用鼻子吸入的粉狀煙末。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和氣味,可裝在鼻煙壺里隨身攜帶。鼻煙是由外國傳入中國的,明朝永樂年間三保太監(jiān)下南洋時帶回,或說是明朝萬歷年間義大利人利瑪竇來華,開始傳入?!都t樓夢》第五二回:「王太醫(yī)又來診視,另加減湯劑。雖然稍減了燒,仍是頭疼。寶玉便命麝月取鼻煙來給他嗅些,痛打幾個噴嚏就痛快了?!?/div>
《國語辭典》:香魚(香魚)  拼音:xiāng yú
動物名。脊椎動物硬骨魚綱鯡目香魚科。體為紡錘狀,略側扁,長一尺許,鱗細。背部蒼黑,腹部黃白,吻帶淡紅色。產(chǎn)于淡水中。
《國語辭典》:香醇  拼音:xiāng chún
香味濃烈。如:「這酒十分香醇可口?!?/div>
《漢語大詞典》:楓脂(楓脂)
楓樹上分泌的膠狀液體,有香味,可入藥。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志怪:“玉之精為白虎,金之精為車渠,楓脂千歲為琥珀。” 清 陳淏子 《花鏡·花木類考·楓》:“楓脂入地千年,即成琥珀?!?/div>
《國語辭典》:藿香  拼音:huò xiāng
植物名。唇形科藿香屬。葉對生,卵形或闊卵形,鋸齒緣。夏秋開花,輪傘花序多花,密集成穗狀;花冠二唇形,淡藍紫色,上唇伸直、微凹,下唇三裂。小堅果,平滑。莖葉香氣極烈,可入藥。也稱為「香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