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 提要 序、跋 正語(yǔ)作詞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組詞:詞末
用韻:句末
對(duì)仗:對(duì)語(yǔ)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yǔ)字典
拼音:guā  韻部:佳、歌、麻
〈名〉
  • 紫青色的綬(絲)帶
    • 緺,綬紫青色。從糸,咼聲?!墩f(shuō)文》
    • 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緺?!妒酚洝せ袀鳌?/li>
  • 量詞。古時(shí)女子頭發(fā)一束為緺
康熙字典

  • 廣韻》古蛙切《集韻》《韻會(huì)》公蛙切,??音媧。 (佳韻)
  • 說(shuō)文》綬紫靑色?!?a target='_blank'>史記·滑稽傳》佩靑緺?!?a target='_blank'>後漢·輿服志註》紫綬名緺,其色靑紫。
  • 又《廣韻》古華切《集韻》《韻會(huì)》姑華切,??音瓜。 (麻韻)
  • 義同。
  • 又《集韻》盧戈切,音驘。 (歌韻)
  • 義同。
  • 又《正韻》古禾切,音戈。 (歌韻)
  • 義同。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shuō)文解字注》

綬紫靑色也。各本無(wú)色。今依後漢南匈奴傳、大平御覽正。百官公卿表曰。丞相、金印紫綬。高帝十一年更名相國(guó)、綟綬。徐廣曰。似紫。紫綬名緺綬。其色靑紫。何承天云。緺、靑紫色也。按紫者、水剋火之閒色。又因水生木而色靑。是爲(wèi)紫靑色。從糸。咼聲。古蛙切。古音在十七部。